第七中国诗词散文?
《醉江月・少年强》
周纳羽
幽幽林秀,碧色起,一朝一夕妙晨。
繁花似锦宁思处,飘来云水禅音。
花香鸟语,姹紫美妙,单车载红尘。
如影随形,婵娟幽幽画痕。
试看万里江河,遥九天云深。
立志古今。
凌云之志,共前程。少年腾起振奋。
爱如沧海,情入八荒,愿知君念君。
知守红颜,一尊醉月动魂。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中,蒙曼老师提到“黄狗”。有出处吗?
蒙曼老师的原话是:“青鸟是古代著名的使者,与古代的鸿雁、鲤鱼、黄狗都是一样的。”青鸟,蒙曼老师解释过了,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鸿雁传书,出自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鲤鱼,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人往往把书信称为“鱼书”。也有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所以双鲤鱼成了书信的代称。
“黄狗”作为信使,是出自《黄耳传书》的典故。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历史上真正将“狗”作为文学描述的主角,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中,保存有大量的与狗相关的怪异故事,最为著名的当属《述异记》中的《黄耳》这一篇。通篇虽然字数不多,但对“黄耳”的形态刻画的栩栩如生,并将“黄耳”通人性的特点着重描述。此篇小说中对“黄耳”的描述显然为艺术创作,虚构的产物,但故事可信度高,流传甚广,甚至被后世收入史书《晋书・陆机传》,从那以后,黄耳传书便作为一个固定的典故保存下来,成为传递家书的象征。
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必十二时。
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
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必十二时。
张生离别莺莺后,感叹身边既无黄犬,又无梅花使,难以传递自己对莺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梅花使”指的是驿使或传递友情的信使,而“黄犬”指的就是黄耳传书中的“黄耳”。
作为信使的黄犬,还有苏轼的《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中那句:"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而苏轼的另一首诗《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关于黄犬的涉及,但意义却又不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节选: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而这里的“黄”就不是作为信使的“黄耳”了,而是黄色的猎犬。
秦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当他被腰斩之时,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叫上蔡的地方,他对儿子讲: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里的“黄犬”和“左牵黄”如出一辙,都是猎犬的意思,不过,“上蔡东门黄犬"成为后世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综上所述,蒙曼老师提到“黄狗”实为信使的象征,最早出自《黄耳传书》的典故,后世也有各种诗作有所涉及。在信息交流变得很方便的今天,我们仿佛能够想到,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有一只黄狗穿梭在时间和空间中,让他们变得不再寂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7430.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