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600字?
他的文体风格细腻得像个女作家,
别看林清玄是一位留着长长胡子的老人,
但细心地观
察世界、论谈世界的文章却令我们赞叹不已!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无可挑剔的,
其中有很多是林清玄经过或听说的故事,
由故事而发
出感慨,教会我很多人生的价值观。
有这样一篇文章令我百读不厌:
《
陶器与纸屑》
。
散文讲述的是林清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林清玄在中国香港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陶器是一个刺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
气势雄浑,
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跳。
他想拎着陶器回台湾很不方便,因
为陶器被包装得十分严实,
而托运又很容易破碎,
所以他决定舍去包装用手袋拎上飞机。
结
果这次冒险失败了,陶器在上飞机时被撞碎了,所有的尝试与考虑都破灭了。
通过这次沉痛的教训,让他明白了:
“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
与它同等珍贵的。
”也让我明白了:
“生命中也有许多这样看似平凡、
不重要的东西,
但我们
不能忽略其价值,
因为没有了它们,
也许我们所珍惜的东西就不能得以衬托或完整!
而我们
就不能得到教训、启发、锻炼!
”
翻开各个章节,
你会惊喜地发现,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这些主题都是谈人生的居多。
有一心一境、
澈如水晶、
无关风月与一生一会四个篇章,
都是教会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他的语句包含着他对读者们的教诲,
他的言词包含着他对世界万物的赞美,
他的所有感
悟包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留念!
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数是来自于他小时在乡里的一些故事,以及他与亲人们发生的事情,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回忆与深思,
再用他那细腻柔美的文笔写出感人肺腑的散文,
这便是他的
独特写作风格!
我从他的几篇散文中不难看出他信仰“佛”
。他在《佛鼓》中这样回忆道: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去击鼓,不禁痴了。”不过,或许他是很痴迷、很喜欢这种
佛寺的氛围。其或,我读过他那极具特色的散文之后,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写作热情,不仅仅只有这样罢了,他还带予我的是不尽的坚持!
因为我认为林清玄能够克服重重难关,从偏远的地方走出来,成为一个鼎鼎大名的作家,是需要多少坚持与勇气都未必能达到的。
“我想着,在这悠长的时间中,在这广大的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与我心灵相同的朋友,得到一些温柔的安慰,得到几许智慧的启发,以及得到藏匿于俗世的浪漫情怀。”我想我在这句话、这本书中学到了写散文的方法与运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写出好文章。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萧红散文读后感600字?
1936年9月2日,日本东京,一个孤独的初秋早晨,萧红晚起,连早饭还没有来得及吃,剧烈的腹痛让她全身发抖。摸索着吃了4粒洛定片,不管用,那疼痛像极了当年她被未婚夫抛弃在哈尔滨小旅馆的孤独,伸手触不到温暖自己的生活片断。萧红挣扎着坐在写字桌前,给萧军写了第10封信:“每天我总是12点或一点睡觉,出息得很。小海豹也不是小海豹了,非常精神,早睡,睡不着反而乱想一些更不好。不用说,早晨起得还是早的。肚子还是痛,我就在这机会上给你写信或者有凡拉蒙(止痛药)号下去会好一点,但这回没有人给买了。”
事过多年,萧军在注释这封信的时候,特别解释那段文字中的“小海豹”:“‘小海豹’是我给她起的译名。因为她很喜欢睡觉,平常一至九十点钟就要睡了,而且连打哈欠,一打哈欠两只大眼睛的下眼瞪就堆满了泪水,加上她近圆形的小脸……俨然一只趴在水边亮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小海豹。”
秋雨散文读后感600字?
余秋雨的散文吧?
我给你找了一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雨散文,由《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千年一叹》以及《行者无疆》组成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缕清风拂人心田!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
秋雨散文历史的气息很浓。像《酒公墓》、《寂寞天柱山》、《阳关雪》等许许多多的篇章其中浓缩了历史,浓缩了人生。秋雨是年轻的,他能冲着王维的《渭城曲》而去寻访阳关雪,仅仅是为了一个多年的梦,为了一份童真。因而他又是洒脱的,试想在各种现代文明的烦扰下,又有谁有这么的一份闲情逸致呢。谁心中无一个饶撩的梦想,但谁依然有这么的一份纯真呢?我们对很多在年轻的心中是新奇的东西已见惯不怪了,甚至对于诸如抢劫、盗窃的现象也视而不见,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看作麻木不仁,但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份童真,我们的心已经老了。
秋雨是年轻的却又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在秋雨的心中历史虽然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更多的是给我们无穷的悔恨。在《道士塔》心中透露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人们往往把敦煌石窟的罪人归结为王道士。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的那种所谓“官员”的官员的错,一个国家都如此的了,又何况一个如此无助的人呢?王道士为生活的所迫也只能如此的了。作为华夏子孙莫不对此感到悲愤的,却很少人像秋雨那样洞察更深层的原因。对于往事的描述,秋雨能如一位老人用历史的心态看待,平和而非柔弱,悲愤而能决无忘其所然。秋雨应该对历史有很深刻的了解。
有纯真的童真,有老人的睿智,秋雨也不乏丰富的情感。在《老师》一文中,为在自己老师面前大声喧哗却能听于劝阻的学生表示感激。为昔日叫老师的绰号而悔疚。文中有这么一段“许多非主课老师却实在有点认不得了,这些非主课老师大多也早退休;今天特地赶来,静静地站在路旁,站在楼梯的拐角处,期盼往日的学生能认出他们。我的目光与他们一碰撞,立即感受到他们的期盼,便快步赶上去,一边呼喊着“老师”,一边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回忆起他们的姓氏。”由此可见秋雨心中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友情对秋雨来说也有重要的地位,如他写道“日子一年年过去,连我们也渐渐老了。三十人的班级,已有四个同学去世,每次追悼会,同学们哭得像家属一样伤心。”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读秋雨散文,就如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个人情感.。秋雨的心是年轻的,他的心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因此他的人生应是美丽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会有一颗年轻的心的。
秋雨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更是由于他对人类历史的重视。他追寻的心中的“阳关雪”,他对对待敦煌文明隐没的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个无力回天的王道士。历史的失落该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有了老人的睿智,有了儿童的心情,方有正视历史的勇气。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6982.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