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朝花夕拾的体会50字?
印象里,对于鲁迅先生的印象似乎总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奋笔疾书,挥斥方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双冷眼看世人,严厉地批判着一切阴暗。而《朝花夕拾》,却能带给读者们对于鲁迅不一样的感受。虽然,鲁迅的这些回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讽刺、批判,但也不乏怀念与感慨,相比于鲁迅先生的另一本《呐喊》,《朝花夕拾》平添的,是洋溢在纸张与文本间的温情。
《朝花夕拾》里的散文,每一篇里,都有着浓厚的写实与生活色彩,这便是他与《呐喊》里的小说的一大不同之处,也是那种温情的来源。《狗・猫・鼠》中“我”饲养隐鼠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中保姆阿长为“我”买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我”家的百草园,还有作者所怀念的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一切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过往、点点滴滴,也许正是这些真实的、温暖人心的一个个小故事、小点滴,为《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
书中的这些故事,在人性的温暖中形成的是与作者鲁迅笔下批判的冷酷的、迂腐的旧社会的一个鲜明的对比,我想,这也是《朝花夕拾》能拥有极强的感染力的一个原因吧。在作者鲁迅朴素而平实地记录他的回忆时,往往夹叙夹议,叙述中,在不经意之间用一两笔去讽刺一下他所针对的对象,并使作者领悟,而紧接着再次描写他的美好的回忆,有意地拉开两者之间的落差,不由得令读者与作者深有同感。感受过了人间至真情意,再去窥探社会的黑暗,难道不会使人更加向往真情、排斥黑暗吗?一个个小故事更是抓住了人心。另外,作者鲁迅在这所有的散文里都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笔下的有趣故事和场面,再加上朴实生动的描写,当真会让人认为记叙这一切的是一个活泼的小孩,不由得会令人忘了鲁迅那种严肃的形象,回神一想:这不是鲁迅吗?还写得出这样有童趣的文字!也会不由对这位文学大家产生进一步的敬意,敬重他还注重着生活的点滴,令人神往啊,也很暖心。
“我”和阿长的故事倒是这众多故事里最吸引我的了。阿长是我家女工,一个名字都没的女工,但是懂得许多的规矩,睡姿为一个美妙的“大”字,有关她的故事倒是贯穿了两篇散文。第一篇《狗・猫・鼠》中,便已经提到她,她正是那个踩死了“我”饲养的隐鼠的真正凶手,读到这里,想必所有人都会对这个踩死“我”饲养着的可爱隐鼠的长妈妈产生偏见,认为她是个“反面角色”罢。但是鲁迅又在第二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为她正了名,不仅写了她给我讲的故事和规矩,更是提到她给我买了那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让“我”开心。
多么富有生活意趣的回忆啊!
笔墨之中自然透露着人间真情。
阿长踩死了“我”的隐鼠,之后为我买了《山海经》,在我年幼的心目中,她踩死了我隐鼠的事情就已经一笔勾销了,这不正是小孩子的心性吗?一点儿也不记仇、也不斤斤计较,这正是儿童拥有着的人性之光啊。读到此处,会当真认为写下这篇文章时的鲁迅还只是一个孩子罢,也会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和鲁迅相同的经历与想法,而后侧目一笑,不禁对这段文字与故事表示由衷的赞叹,这大概便是“鲁迅式的诙谐”吧。再看阿长,仅仅是一个我家的女工,但是她却对我真的十分上心,为“我”买来《山海经》根本就是她分外的事,但是她却为“我”做了,更是在他人做不到的情况下做到了,让“我”开心、让“我”高兴,令人联想起身边那些宠爱自己的老年人物来,当真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温情,虽是小事,但一样能让人感受到洋溢着的人性之光。《朝花夕拾》,正是在这样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之间,焕发着它巨大的生命力与艺术性。
或许,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像《朝花夕拾》里那样对旧文学、对反动势力的口诛笔伐,但是,书中的人性之光与那股温情却是永远可取、永远能够流传下来的,散发着它独有的不灭之光,这也是它更古不变的魅力吧,读来,就是一种纵使面对这冰冷的世界,还能孤衾取暖的巨大力量。
一种温暖。
《朝花夕拾》在你印象最深的文章是哪一篇?
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5807.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