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春》诗情画意和谐地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儿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又富于变化:
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六幅画面。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面五幅画面作为第六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提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3、语言朴实,隽永: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
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特点。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生命,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春天景物的观察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的,每一个局部中又抓住景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
围绕一个“春”字,写“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作者怀着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语言特点:
1、善用迭字迭词:
本文共用了20个迭字、迭词。如:“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轻悄悄”、“软绵绵”、“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等。
迭字迭词,声音和谐,读来上口,富有音乐美、韵律美,而且善于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2、“谈话风”的语言:
朱自清的散文由于大量地吸收了口语词汇和灵活地采用了口语句法,具有“谈话”的作风。读起来犹如作者与读者对坐拉话,亲切有味。
比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但朱自清“谈话风”的语言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一种经过锤炼的文学艺术语言,有着字外有字、句外有句的韵味,在明白如话,通俗平易之中,还有形象生动,浓缩隽永的特色。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472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