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中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灯笼》中作者的行文思路:
1.理清写作思路,明确作者围绕“灯笼”写了什么;
2.体会作者在“灯笼”中寄寓的不同情感;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明确:
“灯笼”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它串起了作者对“灯笼”相关的诸多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灯笼”的各种怀念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被激发的爱国之情。
灯笼一文中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灯笼一文中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哪几件事
吴伯箫的灯笼以灯笼为题的作用:①点明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②激发读者的兴趣。③灯笼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文中与灯笼有关的地方
1、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3、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4、元宵节看灯;
5、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
6、纱灯上描红;
7、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8、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参考资料
《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并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课(朗读人是卫东)。
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3983.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