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描写春天的散文,最好原创(如是诗歌?
小女孩 ---心灵感触
车还要等十分钟开,到目前为止,车上只坐了两人.
过了两分钟,从前门蹦蹦跳跳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熟练地投了币,给司机问好,然后在我前排斜对方坐下.
车上至此有了两位乘客.
女孩把书包放在背后,挑起双脚,左右张望.看得出来,她经常乘这班车.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脸上是小孩特有的单纯美好的微笑.
她在车上坐了一会儿,看车还没发动,司机说,还要等五分钟.小女孩就把书包留在座位上,跑下车,在旁边的街道上闲逛了一下.听到车子起动的声音,她从容地上了车.这次,她移动了位置,坐在我正前方的前排.
我:小同学--
女孩:(转过头,微笑地看着我,没说话,眼神似乎在等我说话)
今年几岁了?
七岁.
上几年级了?
二年级.
上学,父母不接送你?
家近,他们忙哦.
乘车的人平时多不多?挤不挤?
有人多的时候,现在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挤.
姐姐,你很少来丹棱?小女孩眨着美丽的大眼睛,好奇地问.
嗯,姐姐是第一次到你们这个地方.
小女孩不再接话,闷头玩起了手机.
我认真看着这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留着齐耳的学生短发,发丝很细,略为枯黄,那是她们这年龄段最健康的颜色.小脸长得很乖巧,说话嘟着嘴,很是可爱.身穿一件青色蓝边的短袖,脖子上挂着一根红线穿成的平安玉.泛白的牛仔短裤,裤袋用针线各绣了一只蝴蝶节.穿一双白色的塑胶凉鞋,鞋面突出一朵白花.她粉红色的书包,干净秀气,和她给我的印象一样.
我继续跟她搭讪.
小朋友,下午不上课?
我们上午发书,下午不上课.(她还是那种调皮可爱地笑着回答)
啊哈,新课本,我可以看看你的课本吗?我好久没读小学二年级的书了.
姐姐,我们发了语文书和数学书,你看哪本?
就语文吧.你们学古诗没有?
学了一首,画.(说着把语文书从书包里翻出来,她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上说,你看.
我看到封面有语文的两个大字和拼音,封面图案却和当年我们语文书的封面大相径庭.可能不能明辩我是坏人还是好人,担心抢或坏了她的书,小女孩不等我细看封面图案,就把书放回了书包.我推断,小女孩的父母家教一定很好,小女孩的表现才这样招人喜爱.
过了几站,小女孩起身下车,挥手向我告别.
叔叔再见!
小朋友再见!
她可爱的身影消失在车身后.
我追溯我的童年,亦或学生时代,印象更深的是那条红领巾.耳边也想起了课堂上的一首忘了名的诗.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绪继续随着车轮转----
朱自清的散文《春》写得好,好在哪?
从语文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春》写得好,主要是作者通过精心构思,让文章的结构与语言都显得精美细致。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春》的一开头,表现对春天热烈的盼望,而接下来就是“东风来了”,为什么以“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就是因为东风是温暖温和的,此时冬寒未尽,第一个打破冰雪封锁的就是东风。也正是因为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表现了一个过程,一个改变,此刻改变正开始发生。也正因为余寒未尽,因此小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人们不知不觉间迫不及待地冲破了阻碍出现,然后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而人们也被活力感染,从“坐着、躺着”到“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由静而动,表现出昂扬的生命力。接下来,这种生命力体现在花上,“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越来越繁盛,以至于人们已经想到它已经走向成熟的顶峰。而且不仅树上开满了花,野花也“遍地是”,花是无处不在的。花越来越繁盛,春天的气息也在春风中“酝酿”,越来越浓烈。并且鸟儿“清脆”的喉咙、牧童“嘹亮”的短笛,表现出欢快跃动的节奏,也随着春风播撒到四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细密,而且晶亮,特别是“细丝”这一比喻,表现出雨的柔软,就如同前文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春风一样温和,滋润着正在生长着的一切。在春雨的滋润下,“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的树叶小草上迸发出活力来。人们“撑起伞慢慢走着”,“披着蓑、戴着笠的”农夫在工作,这份活力也让他们感动,静静地劳作,去创造新的生活。而此时无论“城里乡下”,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出来,但不再是如上文一样去玩,而是创造新的未来。作者以三个比喻为结,而把“有铁一股的胳膊和腰脚”的青年放在最后,就是告诉我们春天要带领着人们去拼搏、去开创一个崭新的、美丽的世界,此刻大家正跟着春天“上前去”。这里也呼应了开头的盼望,人们不仅仅盼望春天的美丽繁盛,更是在盼望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由此可见,作者虽然写了六幅画面,但这六幅画面的内容都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春天美丽的画卷。并且,他以东风开头,春草图中的“风轻悄悄的”,春花图中草丛中的野花“还眨呀眨的”,春雨图中雨丝“密密地斜织着”,迎春图中飞舞的风筝,都在或明或暗地描写春风,更是把文章联成了一体。作者的匠心独运,就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精美的语言,这个各个材料都分析得很详细,我就简单地举有关修辞手法的运用的例子。作者巧妙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写出景物的特点,并且也可以与前后文相呼应。前面提到的有关春雨的例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写出了春雨细、密、亮、柔的特点,其晶亮就让“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而其柔软不仅与上文把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相呼应,同样也与下文那个“安静而和平的夜”呼应,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50188.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