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抄写散文捅马蜂窝全文-捅马蜂窝(散文)解析?
2020
11-11

抄写散文捅马蜂窝全文-捅马蜂窝(散文)解析?

五年级第一学期课文《捅马蜂窝》的全文?

我们老师讲的是这一单元主要讲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生活,《槐乡的孩子》让我们知道了槐乡的美丽风景,槐乡孩子的勤奋、好客。《捅马蜂窝》告诉所有的生命都有它们的价值,不仅要了解它们,还要尊重它们。《颤抖的羽毛》告诉我们不要伤害旁人。《少年闰土》让我们知道了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机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偷瓜》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为人厚道,善良的人。

我把课文的启示也写出来了,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讲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用。

《捅马蜂窝》冯骥才原文?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捅马蜂窝(散文)解析?

有多个版本的阅读! 版本一参考答案: 15. 答案要点(共3分。

每点1分): ①激动兴奋 ②好奇胆怯 ③痛苦害怕 16. 答案示例(共4分。内容2分,结构作用2分): 两人截然相反的意见激起一旁作者强烈的好奇心,是下文捅马蜂窝的缘起。17.答案示例(共7分。做了什么2分,感受4分,表达1分): 自己一时好奇捅掉了马蜂窝,不仅毁灭了一群马蜂辛苦建成的家园,还使那只视死如归拼死一战的马蜂牺牲了生命,作者顿觉它“真像一个英雄”,钦佩之情伴着深深的罪孽感。再想到那群无家可归的马蜂,恨不得马上帮助它们重建家园。但期待了三年才又迎来了筑巢建窝的马蜂,遂感无比欣慰,因此再不会做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了。版本二 1、(1)要蜇死人的(2)马蜂们将无家可归   2、 冒险一捅,挨蜂一蜇  怕蜂进屋,关门逃跑  不顾一死,拼命复仇   3.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   4.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