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大全 > 名家散文有什么-名家写食物的散文有哪些?
2020
11-10

名家散文有什么-名家写食物的散文有哪些?

名家写食物的散文有哪些?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饮食吃食,不光可以填饱肚子,解决温饱,有时候更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为此,“食物”“饮食”等题材的内容也时常出现在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中,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4本名家写食物的散文书,它们分别是汪曾祺的《万事有心,人间有味》、蔡澜的《碗净福至》、林文月的《 饮膳札记》、蔡珠儿的《红焖厨娘》

?

(1)汪曾祺《万事有心,人间有味》

汪曾祺作为美食圈扛把子,曾用一枚咸鸭蛋向全国人民安利了高邮。细细读过他的作品才发现,老先生的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对着生活的热情与爱,他写小人物、写美食、写人间草木。

汪老先生写字、画画、做饭,把普通的日常活得有情、有趣、有味,并把他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一字一句传达给世人――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透过汪曾祺的独特视角,生活里每一处细小的平凡都变得美丽灿烂。

?

?

(2)蔡澜《碗净福至》

蔡澜先生在他的《碗净福至》中有许多对美食的描写。

他描摹各色风味,趣品百态世相。

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

既有对各地美食的悉心记录,也有对生活中常见食材的独特解读。

台湾失传的办桌菜,小樽鱼市的八角鱼,

难得正宗的潮州味,舍命一吃的河豚宴……

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书里冒出来,

最终又投射在我们的平凡生活里,化作用心对待的一日三餐。

吃,也是一种学问。有时候,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

(3)林文月《?饮膳札记》

翻开书的正文,看到林先生记下的十九道菜,不由惊叹,原来菜谱也可以这样写,这样随心的说着,就象一个优雅的妇人,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一边忙着一边轻声说着,看书时,我的脑子里真的一直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真的衬得起“优雅”两个字.....

林先生做菜不单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精心安排宴客时的喜悦心情,还有看到客人吃得津津有味时满足的心情。

看林先生的书,除了看到她细细记录的这十九道菜的做法,也看到她宴客时的心情,以及对宴客时欢谈的怀念和留恋,更有对早年温馨亲情的怀念。

?

?

(4)蔡珠儿《红焖厨娘》

《红焖厨娘》以汉字下厨,用文字烹饪。它从鲜啖、煮炒、蒸熬、焖烤、挑嘴、外食等方面详述各味美食、各色食材的身家故事、料理方式与作者自己的私房心得。

做厨娘其实是件累人的事情,她却很乐于享受,花好几天准备材料做家乡的粽子,反复不同材料尝试,最后自己吃不上几个,都乐于分给朋友分享了,自己试验积累的秘诀也一一贡献在书中,热爱美食热爱厨房的人最享受的是整个做菜的过程吧。

她把每样食物的热爱写的丝丝入微,俏皮可爱,一点也不觉得繁复,而是愿意一口气看完。





急求10篇名家的短篇散文?

名家短篇散文:

  1. 朱自清《窗》
  2. 朱自清《匆匆》
  3.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4. 鲁迅《秋夜》
  5. 王蒙《海的颜色》
  6. 王蒙《搬家》
  7.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8. 张爱玲《爱》
  9. 冰心《笑》
  10. 史铁生《人间》

排名只做计数使用。


优秀的短篇散文其实是很多的,这些散文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值得人们去探究和学习的。


扩展:

朱自清《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 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 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 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 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描写“春天”的名家短篇散文有什么?

朱自清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附加些: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 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