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几本文风安静的名家散文集?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若要拜谒知名的作家学者,选散文来读当属了解作家文风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捷径。推荐现当代名家散文精选集,如果每天坚持1-2个名篇,仿佛沧海之中捡拾熠熠生辉的珍珠,更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阅知体验吧。 本人阅读经验较为粗浅,简单谈谈给予感动比较深的作家作品。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民国才女林徽因,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是爱,是美,是人间四月天。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流言》是爱玲先生的随笔散文集,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辟妙句颇多,可以与小说的阅读相辅相成。爱玲先生本人对于流言的解释如下:“以前《流言》是引一句英文――诗?Written on water(水上写的字),是说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我自己常疑心不知道人懂不懂,也从来没问过人。”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关注现世人生,禅意悠远,显现博大的悲悯情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女士的《目送》 ,写尽人间至情的不舍与无奈,照见生活的幽微,强大的文字把控背后藏着冷静释然的心。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充满哲思与对于生活静水深流的爱。
《朗读者》名家散文典藏系列图书有哪些?
《朗读者》是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还首次担当制作人。
今天你朗读了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吗?或者只属于小部分人,比如主持人、朗诵家。董卿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她的《朗读者》。《朗读者》于2月18日首播,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朗读者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还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个个有故事的人通过声音传达文字,通过文字传达情感。看完朗读者想读几本名家散文买什么书好?
已经很久没有写过一片文章了,就连日记也懒得去写。每一次睡不着的时候,总是心中布满感慨。总是能够领悟更多。然而,也是我最不想的,因为越长大越懂,越长大越孤单。
毕业大半年,工作一年,这一年时间里,是个过度期。
出来社会,并没有在学校里面活的那么洒脱。不对,应该说是一半的洒脱也没有。
在学校的时候,除了每一次考试前的点点担心如何作弊以外,没有一点压力,现在连睡觉都觉得心塞。
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没有闺蜜一起,不会一个人去饭堂,不敢也不想一个人去逛街,和闺蜜在一起的时候,校道上总是洋溢着我们的笑声。不会羡慕人家有一个男朋友,因为这样的生活,觉得很自在,很洒脱。
出了校园,一个人也要去吃饭,一个人也要去逛街,会在想,街上的人会不会认为我没有朋友啊。笑声越来越少的我自己也没有发现。慢慢心没有那么热,没有当初的那股激情。
在学校,偶尔睡睡懒觉,实在睡不够就逃课了,上了一节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带错书了。
上班,为什么总是睡不够,为什么老迟到?就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变成这样子?
放慢的步伐,踩不出昔日的节奏。
一个人上班,身边有新的朋友,我以前的朋友身边也有新的朋友,我们还是考互联网联系着,暂时还没有断掉联系。当初说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这句话还埋在心底。也只有与你们聊聊天,我还感觉到我们从前的快乐,以前那个疯疯癫癫的我,现在疯癫起来也没有人懂,我只想平易近人,接地气,但是他们总觉得我一个大学生,咋这样,是他们不懂。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分享我的冷笑话。
朝九晚五的生活,我经常在想,一天其实真的很漫长。
单生狗闺蜜们说,好想找一个男朋友,真的是空虚寂寞冷,好想找个人撒撒娇。其实身边追求的人并不少,但是当选择起来的时候,自己何时变得那么现实。当找到一个男朋友,异地恋,想象中的一起拖着手,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却是那么远不可及。孤单还是孤单,而且会更孤单。
看着朋友圈,其他的同学,也是一样的情境,可不知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感受。
突然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我只知道,其实,放开心情,每天是晴天,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47899.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