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带拼音散文诗-江南诗歌带拼音?
2020
11-10

带拼音散文诗-江南诗歌带拼音?

江南诗歌带拼音?

《江南》诗歌带拼音版:


江南

(汉乐府hàn yuè fǔ)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 戏 莲 叶 间。

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yú xì lián yè jiān。

鱼戏莲叶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yú xì lián yè dōng,yú xì lián yè xī,yú xì lián yè nán,yú xì lián yè běi。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描写了采莲时的情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采莲的姑娘们远望水面上片片碧绿的荷叶相连,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以至于禁不住发出了热情的赞叹。


第三句写姑娘们在采莲时发现的水面下的美景――“鱼戏莲叶间”,“戏”字写出了鱼儿一会儿悠然游过来,一会儿又游过去的情态。


后四句意义相同,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

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令人向往!

初一散文诗两首读读写写拼音?

青春中国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呵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 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 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 青春中国!

枫桥夜泊古诗带拼音版?

fēng qiáo yè bó枫桥夜泊 táng zhāng jì【唐】 张继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文解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词语解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诗文赏析】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扩展资料: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