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峨眉山月歌这诗编故事150个字?
秋风瑟瑟,带着些许凉意。夜深了,月亮在空旷漆黑的空中,宁静地散发着柔柔的光,月亮被整齐地切走了一半,只剩下一半的妩媚,一半的悲哀。月光静静地撒在峨眉山上,撒在幽幽江水中,撒在这即将离去的小舟里,峨眉山把它巍峨的影子投入到江面上,影子在江面上一起一伏地抖着,原来是江水在不停地流着,再见吧!峨嵋山,我来这里是向你告别的!今夜,从这里的清溪开始,我就要奔向远方,向着那远处的三峡,去看一看我日夜思念的兄弟,我要顺江而下,直至渝州。峨眉山,也许你会是我的另一位兄弟!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的作文三百字左右?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李白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读此诗,我仿佛看到了秀丽峻伟的峨眉山-------那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年轻的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将我也感染,不禁随诗人深深地沉思起来.
峨眉山月歌文包诗作文350字左右?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晴朗.诗人李白准备离开家乡去三峡,为国家效力.临行前,家人们都来到江边为李白送行,李白踏上船,与亲人们一一告别,可家人非常不舍得他走,含着眼泪叮嘱说:“你可要保重啊,要爱护身体,尽早回来!”李白含泪答应了.
李白乘着一叶小舟启程了,小舟从清溪驿顺流而下,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到了峨眉山下的羌江,看到月亮的影子倒影在江水中,又随江水流去,这时,李白产生了思念故乡和故人的惆怅.他想:月亮啊,感谢你陪伴在我的的身边,但是缺少了亲人的陪伴,还是显得格外的凄凉.想着想着,他不禁陷入忧思之中,便低声吟诵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无不渗透着诗人李白的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不贯穿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这是年轻的李白第一次出四川,想到别的地方干一番大事业,为国家效力.一个秋高气爽的夜里,峨眉山的月亮特别明朗,山顶上刚刚吐出了残缺的月亮.月亮倒影在水面,月影总是随江流.李白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我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我只能望着那一轮明月,好孤独啊,真怀念我和友人亲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呀,我们相互陪伴.李白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渝州,他多么思念家乡和亲人啊!这时,他心绪不宁,便提笔写下了《峨眉山月歌》这首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 ――李白
李白的诗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体验和思念朋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47289.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