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鲁迅的文章?
如何评价鲁迅的文章?这是个很大的题目,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评价,我认为:
1、鲁迅的文章数量众多,影响广泛。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的文章应包括他写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数百万字。还在七十年代,我就有幸购得一套鲁迅全集(20卷)。中国近现代文学家中,象鲁迅这样作品众多的还为数不多。鲁迅不仅作品多,而且影响广泛,他的作品除在中国大量印刷出版,多篇收入教科书,从三十年代开始,鲁迅作品就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大量发行。包括英美俄等国,直到近些年他的小说如《孔已己》、《药》等还仍然在翻译出版在国外发行。
2、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我从青年时期就十分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如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孔已己》等,还有他的杂文、旧体诗。给我的印象是,鲁迅所有作品思想都极为深刻,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性高度,特别是他以独特视角,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揭露了时代和人性丑恶的一面,催人警醒。他对社会黑暗势力深恶痛绝,鞭打怒骂,特别是他的杂文,犹如匕首投枪,扔向黑暗势力。所以毛主席历来对鲁迅高度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并特别强调,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毛主席在三十年代就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鲁迅全集。
3、鲁迅的文章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无论他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语言文字,都是最中国化的。我非常喜欢他的旧体诗,他的诗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是精品,堪称典范。特别是思想内涵丰富深刻,耐人寻味,充满情感,爱憎分别。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成千古名句。
以上是我对鲁迅文章的初浅看法,欢迎批评交流。
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
鲁迅的作品不仅有巨大的现实主义深度,而且富有理想主义的光彩,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的宝贵遗产。
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鲁迅是用白话文写小说的第一个人。除了《故事新编》之外,《呐喊》、《彷徨》两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他开始创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他说:「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或自我表现才创作的,从清末他决定从事文艺活动开始,就是为了文艺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提高人民的觉悟,来推动民族和社会的改革的。经过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他痛感到革新与守旧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经历了「寂寞」感的痛苦和艰苦的探索,才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当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抱着摧毁旧中国这个「铁屋」的新希望,开始了他的创作活动。他把在 1918―1922 年间写的小说集命名《呐喊》,意思就是用这些作品来给革命力量助威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他后来曾把这些作品叫作「遵命文学」,并且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圆和真的指挥刀。」他的自觉地使文艺为政治服务、为人民革命服务的意图是十分明确的,他努力使他的作品能够「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他开始创作时已接触过许多外国的进步的民主主义作品,使他「从文学里明白了一件大事,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因为他的母家是农村,他曾和农民有过许多亲近的机会,「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所以他「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他的小说主要写了两类人物,一类是农民,一类是知识分子。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大约二十年之间的中国社会。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写于 1924―1925 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画,特别是着重考察和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但《彷徨》的技巧更为圆熟,刻画更为深切,在艺术上都是典范。它虽不像《呐喊》中的作品在发表的当时就极大地震动了青年人的心,但对后来文艺创作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
鲁迅小说体现了由「五四」开始的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实绩,它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和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完全一致的。他自觉地使文艺为人民服务,因此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因为他确实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英勇斗争的。因此「鲁迅的方向」是从「五四」开始的。
「五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正如毛主席所分析,一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一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当时的文学革命,也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一是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提倡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有了文学革命的倡导,就必须相应地有创作实践。鲁迅就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为革命服务的。他的小说充分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到大革命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是:辛亥革命失败了;「五四」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一九二一年已经成立了工人阶级政党,但工人阶级还没有跟农民结合起来,农民仍然过着痛苦的生活,农村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鲁迅的小说,就集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反映了遭受经济剥削和精神压迫的农民的生活和要求,也反映了这时期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47265.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