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项羽作何评价?
西楚霸王――项羽生平简述: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苏宿迁),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秦末大乱,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继续率军渡河作战解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打败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朝覆灭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适时,汉王刘邦从汉中发兵进攻项羽,开始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虽然期间项羽多次打败刘邦,但终因无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被离间亚父范增,最后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大概有四种:
1,史学界对于项羽的评价
首先,肯定项羽在灭秦过程中的功绩。秦末天下大乱,豪杰蜂起,项羽凭借非凡的武功和军事才能,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覆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功臣,成就霸王之业。其次,成就霸业之后,项羽刚愎自用,离间亚父,自毁长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也常为后世所诟病!
2,竞争对手刘邦对于项羽的评价,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3,文学界对于项羽的评价:
汉代以后的文学界,经常将项羽乌江自刎作为创作素材,做出了大量诗词作品,比较著名的有三例: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代宰相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婉约词宗李清照《咏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于项羽的评价: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龙蟠虎踞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综上,除了优秀的军事才干之外,项羽的民族气节也经常为后世所赞赏。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依然是个很可爱的人!
评价项羽的200字短文?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是颇有人情味和英雄气概的。
古典戏剧里有两出传统折子戏,《鸿门宴》和《霸王别姬》。前者是说的刘邦惮于项羽的权势,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请罪,项羽设宴款待他,但未能按范增的计谋将刘邦杀害的故事。后者说的是项羽在垓下兵败被围,夜听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便爱抚着虞姬和乌骓马,唱出前文引用的那首悲歌。虞姬席间舞剑,安慰大王,答歌曰: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歌罢,为了让大王轻骑突围,便用剑自刎了。这两段充满戏剧性的插曲,说明了项羽是重信义、重感情的。-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47253.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