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理解-你如何看待余秋雨和他的散文?
2020
11-10

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理解-你如何看待余秋雨和他的散文?

结合余秋雨的作品,谈谈对余秋雨散文创作应作何理解~~?

读完余秋雨的几本文集后,对他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有点感想,同时也参阅了诸多的材料,主要先从总体上浅谈一下他散文写作风格,再从他表达的主题、语言的特色、表达的方式三点分述,继而对我们大学生的写作提供某方面的参考,不足之处,望请老师指正。

关键词: 写作主题 语言特色 表达方式 剧场效果 小说化特点 典雅

灵动 借鉴

初次接触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完,深深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他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也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而后接触到他的另几本著作,谈史谈鉴的《山居笔记》、阐述立身处世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对比几大文明的《千年一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一生》。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而一直未敢动笔,只怕自己的看法太浮浅,甚至落入俗套。在上节课谈到写作风格问题,于是还是想起了余秋雨,也参考了诸多对余秋雨写作风格的评论,也略加自己的一点浅见。浅谈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如何看待余秋雨和他的《秋雨散文》?

记得很完整的接触余秋雨的散文,是从《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开始的,以前只是零零碎碎的了解他的篇章句子,因为他的散文独特,细腻和表述丰富,常常是我们当年考试阅读理解里面的考题。

感觉余秋雨的散文,笔调一直是舒缓的,内容一直是厚重的,也可能是多写历史文化的原因,他表达的思想也往往给人沧海桑田的感觉

能把散文这种,在大家心中一直是散淡随意的题材写出如此气质的,也就只有余秋雨一人了。感觉秋雨散文之所以会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与余秋雨本身是学者,有丰富的积淀有莫大的关系

他把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现象了然于胸,然后经过了大量的文笔练习,所以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还有让余秋雨与众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写的领域的独辟蹊径,要是前人有很多人写这个历史散文领域,估计他的文字和影响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就是作家定位的问题了,不管是什么作家,不可能什么都能写的,必需要在一个角度深耕下去,长此以往,他也必将会在那个角度收获他的至高地位!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平生只干一件事,那么最后你将赢得全世界,若是你平生什么事都要去干,那么全世界都会抛弃你!作家也是这样的,写作必需要深挖,挖得越深,收获的也越丰富!

余秋雨和他的秋雨散文,就给我们写作树立了一个榜样!加油,那些还在写作路上踽踽独行的朋友们!

你如何看待余秋雨和他的散文?

谢邀。

余秋雨其人大名鼎鼎,几乎著作等身,是一个学者型人物。

熟悉余秋雨,就是从他的散文开始的。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折服了很多人,包括本人在内。还有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最近还发现了他的字,也具有自己的风格,是为文人字体,颇有几分潇洒自如。

余秋雨广泛的认知于大众,还是他受邀担纲青歌赛的评委起始。其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直在卖弄他的那点儿学问,时间长了,就被人诟病了。

反感余秋雨要从他的个人生活说起。

大家想必都知道黄梅戏名家马兰,那个貌美如花的绰约女子,歌喉婉转,余音绕梁,绝对不可多得的演艺名角儿。

马兰的前任出了车祸,万念俱灰的马兰心志颓丧任由飘萍,余秋雨就在此时趁虚而入,强大的攻势终将一代名伶收归帐下,让人慨叹一朵鲜花。。。事情的关键节点不在马兰以身相许,而是余秋雨当时已然名花有主,是为人夫,为了一个马兰,斩断了和前任的浓情蜜意,抛别家业,追求马兰,最后终于获得美人青眼相加,委身下嫁。

这个事件被披露出来以后,余秋雨声名扫地,行迹狼藉,声讨怒骂不绝于耳,君子的外衣被无情剥下,惨兮兮混迹于高等学府院校,音讯杳无。

个人以为:抛开余秋雨的个人品行不论,其人的文字还是颇见功力的,也是一个可以荣膺很多光环的散文作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