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大全 > 名家散文书-推荐几部名家散文集?
2020
11-10

名家散文书-推荐几部名家散文集?

名家写食物的散文有哪些?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饮食吃食,不光可以填饱肚子,解决温饱,有时候更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为此,“食物”“饮食”等题材的内容也时常出现在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中,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4本名家写食物的散文书,它们分别是汪曾祺的《万事有心,人间有味》、蔡澜的《碗净福至》、林文月的《 饮膳札记》、蔡珠儿的《红焖厨娘》

?

(1)汪曾祺《万事有心,人间有味》

汪曾祺作为美食圈扛把子,曾用一枚咸鸭蛋向全国人民安利了高邮。细细读过他的作品才发现,老先生的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对着生活的热情与爱,他写小人物、写美食、写人间草木。

汪老先生写字、画画、做饭,把普通的日常活得有情、有趣、有味,并把他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一字一句传达给世人――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透过汪曾祺的独特视角,生活里每一处细小的平凡都变得美丽灿烂。

?

?

(2)蔡澜《碗净福至》

蔡澜先生在他的《碗净福至》中有许多对美食的描写。

他描摹各色风味,趣品百态世相。

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

既有对各地美食的悉心记录,也有对生活中常见食材的独特解读。

台湾失传的办桌菜,小樽鱼市的八角鱼,

难得正宗的潮州味,舍命一吃的河豚宴……

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书里冒出来,

最终又投射在我们的平凡生活里,化作用心对待的一日三餐。

吃,也是一种学问。有时候,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

?

(3)林文月《?饮膳札记》

翻开书的正文,看到林先生记下的十九道菜,不由惊叹,原来菜谱也可以这样写,这样随心的说着,就象一个优雅的妇人,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一边忙着一边轻声说着,看书时,我的脑子里真的一直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真的衬得起“优雅”两个字.....

林先生做菜不单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精心安排宴客时的喜悦心情,还有看到客人吃得津津有味时满足的心情。

看林先生的书,除了看到她细细记录的这十九道菜的做法,也看到她宴客时的心情,以及对宴客时欢谈的怀念和留恋,更有对早年温馨亲情的怀念。

?

?

(4)蔡珠儿《红焖厨娘》

《红焖厨娘》以汉字下厨,用文字烹饪。它从鲜啖、煮炒、蒸熬、焖烤、挑嘴、外食等方面详述各味美食、各色食材的身家故事、料理方式与作者自己的私房心得。

做厨娘其实是件累人的事情,她却很乐于享受,花好几天准备材料做家乡的粽子,反复不同材料尝试,最后自己吃不上几个,都乐于分给朋友分享了,自己试验积累的秘诀也一一贡献在书中,热爱美食热爱厨房的人最享受的是整个做菜的过程吧。

她把每样食物的热爱写的丝丝入微,俏皮可爱,一点也不觉得繁复,而是愿意一口气看完。





推荐几部名家散文集?

朱自清精选集 儿女 背影 匆匆 荷塘月色

三毛全集11册当代散文学小说

名家散文经典全4册

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读的【名家散文】?

  其实这种散文见仁见智吧,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不一样,因此推荐的也会不一样。这里推荐几种类型吧,每种类型把名字给你列一下,并从中摘录出我认为不错的段落,做个参考吧。

  抒情类―――――― 川端康城 《花未眠》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叙事类――――――三毛《逍遥七岛游》 出自《稻草人手记》

  “荷西与我离了车站,往一条羊肠小径走下去,两边的山崖长满了蕨类植物,走着走着好似没有了路,突然,就在一个转弯的时间,一片小小的平原在几个山谷里,那么清丽的向我们呈现出来,满山遍野的白色杏花,像迷雾似的笼罩着这寂静的平原,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人家,零零落落的散布在绿得如同丝绒的草地上。细雨里,果然有牛羊在低头吃草,有一个老婆婆在喂鸡,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衬出了这个村落的宁静。时间,在这里是静止了,好似千万年来,这片平原就是这个样子,而千万年后,它也不会改变。

  我再度回想到那幅令我着迷了的油画,我爱它的并不是它的艺术价值,我爱的是画中那一份对安详的田园生活的憧憬,每一个人梦中的故乡,应该是画中那个样子的吧!荷西和我轻轻的走进梦想中的大图画里,我清楚的明白,再温馨,再甜蜜,我们过了两小时仍然是要离去的,这样的怅然,使我更加温柔的注视着这片杏花春雨,在我们中国的江南,大概也是这样的吧!

  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

  哲理类――――余秋雨 《江南小镇》 出自《文化苦旅》

  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着100多年前英国学者托马斯・德・昆西(T.De Quincey)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了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惊恐万状,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衬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日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而正是这种反差让人由衷震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的敲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

  再给你推荐几本书吧

  三毛《万水千山走遍》 《撒哈拉的故事》

  余秋雨《文化苦旅》 《行者无疆》

  《最美的散文 世界卷》 房龙等 著

  梭罗《野果》

  这些都是我看过真心觉得还不错的,但还是那句话,文学类的东西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只能推荐这么多,看你的需要在延展吧。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