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一个题目,开启一个封存的记忆。
王小波,一位被低估并被记忆时而封存,时而记起的作家。英年早逝,迄今己整二十三年。生前寂寞,作品无人问津,死后爆红,作品一印再印,历史就是这样搞笑,我想王小波至死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像海子那样,只有在死后才会散发光芒,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实在让人不敢效仿。
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流传于校园:“男看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我就是在那个时间段读的王小波,而且还偷偷看了周国平,所以在看了此题后,我果敢地选择了答题,但“诚实”有时候也是一种毛病,有时候在不能“畅所欲言”时,还不如选择“委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92年底创作的“自黑”文章,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历时14年才得于问世,我想这大概还要归功于出版社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否则,此书只能胎死腹中,可见此书出版真的好难!所以,今天我们在此讨论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表达思想也很难。
这只“猪”没像大师兄那样被压500年已经不错了,还想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来影射自己,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伎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无视生活的设置,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可能吗?大师兄都没戏,我也不知道这个“二师兄”哪来的自信!
但从励志的角度来说,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勇敢、快活、敢于追求,不畏他人,在危难时刻还能表现出优于其他猪的镇定,并机智逃生,活出自我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毕竟敢于挑战命运,不甘平庸,并且遇事淡定,机智果敢以及向往美好自由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另外,他的文体、语言、思辨以及不发狂,不媚俗的写作技巧手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有人说:“王小波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而且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可这是真的吗?我想不过是一句“客气话”罢了。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里王小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所以,做猪难,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更难!
从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王小波散文特点?
一些拙见 王小波本人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为什么是只猪呢?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
但是猪也会不甘心于这样的设置,所以种猪不与母猪交配,母猪会吃掉小宰。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猪就反映了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某种程度的绝望。这反映了王小波写作的态度的某一方面,即对人民大众的关怀,如果你读了他其他的杂文,会发现这种关怀 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他希望人们有智慧,自己思考,反对别人的设置和灌输,讨厌模式化的生活。说远了,再说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第一人称的“我”,就是那个喜欢那头猪的知青,就是管猪叫猪兄的那个“我”,这个“我”更现实,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被设置的人的种种懦弱,与猪兄形成对比,使人身上存在的缺点(我找不到确切的词,可以从具体语句分析,好久没看那文章了,记得很不清楚)猪呢,则是作者理想的具体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对有意思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要学会他们,比如汽车叫,汽笛叫等等。这也是王小波自己的性格,李银河说过,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同时王小波又崇尚智慧与自由,这两点这篇文章中都有体现。再说说风格,他的文章基本上全是胡扯出来的,说好听了就是幽默,但他的胡扯后面往往潜在着深刻,他的关怀,他的性格,他的思路等等。就这篇文章来说,相信不会与人认为这是纪实性的,甚至可以说它很荒谬,但荒谬无关紧要,因为这篇文章要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所关心的事情,故事情节,内容等等不过是形式,形式上承载了什么内涵才最重要。读书不多,很浅薄的看法,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帮助,再看看那篇文章呗。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主要写什么?
是王小波的吧。。。就是说他插队的时候遇上一直和其他猪不一样的猪,别的猪就是吃完睡、睡完吃,完全生活在人们的控制之下,只有它不是这样的,它经常闲逛,还会学工厂打铃,这让人们很是苦恼,还经常跳出猪圈,自己溜达,作为知青都很喜欢这只猪,总是让它先吃饭,然后别的猪再吃。可是,村里的人受不了这只猪了,他们决定逮捕它,几十个人拿着手枪、火枪都没有抓到那只猪,后来那只猪成了一只野猪。。。 王小波还是很赞赏这只猪的,他说人们不止设置别人,也设置了自己,而这只猪却活得潇洒自如,实在是很让他钦佩,在文中,他还称猪为“猪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32852.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