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游四川都江堰体会
?此次入川,游览的景观古迹、名镇老街不算少,但能令我血脉激荡、敬仰之情久久难平的莫过于都江堰了。对于都江堰,我早有了解但不深刻,旅行前还查阅了都江堰的资料,到了成都又专门报了带耳麦讲解的都江堰至青城山一日游,一则帮助自己详细了解,二来希望能有所收获。
一进成都,就能看到或听到这样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陕西有郑国渠,四川有都江堰,这两者都是秦时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随后我们游览了大名鼎鼎的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美丽富饶,被人们誉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因此,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
印象最深刻的是都江堰的安澜桥,这是一座木板索桥。这桥横跨岷江,由铁索建成,中间有两个支架。铁索左右摇摆的很厉害,人行桥上自然站立不稳,身体和着桥体节律一同摇摆便没有了踉踉跄跄的感觉。更有好事者故意左右摇摆索桥,惊起一声声胆小者的尖叫。我两手紧抓着绳索,整个身子随桥摇摆,鼓起勇气站在桥当中,我拍了一张照片。拍完照壮胆前视,晃晃悠悠,不觉已到桥头,惊险中带着几分乐趣!
站在桥边看对岸的二王庙,此庙依崖所建,青衣绿苔,散发着一种湿润的气息。
随后一起去看著名的鱼嘴。李冰的绝妙创意就在鱼嘴的修建上,将石块装进竹笼里,一个一个扔进江中,竹笼彼此交错,连成一起,形成鱼嘴,便能分水,从此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灌地,外江泄洪,十分奇妙省工,这么智慧的创意来自秦人李冰,不由人不敬佩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清代文人黄俞在《都江堰》一诗中写道: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犹存,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至今仍没有改变,还在发挥着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
此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实数难得。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余秋雨先生在《都江堰》散文中写道:“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我走了两趟索桥,然后下到河滩上去玩水。那天岷江水被大坝的闸门拦住了,因此河道里的水很校我在水中寻找扁平的小石子,我打水漂,打出三五个水漂儿,石子飞出去老远。
过了不久,大喇叭里突然广播通知河道里的游客赶快上岸,原来是要开闸放水了。如此通知了好多遍,我们连忙上到大坝上。不久,桥下的闸门缓缓打开,岷江水轰鸣而至,如同万马奔腾,气势恢宏。安澜索桥下面,立刻由婉约的南方女子变成了粗狂的北方汉子。
我们扶着已经泛出绿苔的水泥栏杆向远处眺望,江水映衬着两岸葱绿的树木,蜿蜒着向前流去,在我所看到介绍都江堰的资料中,都是加以“伟大的水利工程”“宏伟的水利工程”等等,这次在都江堰实地看到的介绍中有了一个新的提法:“都江堰生态水利系统”,这个“生态”二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以及一系列的防洪工程,面对新闻联播每年提到的鱼类洄游产卵阻滞在大坝泄洪通道的新闻,不知道专家们怎么想,各大城市屡屡出现的洪涝灾害和死亡人数都被当政者用“百年难遇”解释过去了,无论人的生命还是鱼的生命,都是鲜活的,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愿中国多一些象都江堰这样能抵御两千年甚至五千年一遇洪水的水利工程,多一些像李冰父子这样被后世子孙深入骨髓的敬仰和感动的人。继续讲述着这天府之国的美丽传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32635.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