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文章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5.第2自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
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娓娓道来,回忆起有时玩耍的乐园,自然地引出对百草园的喜爱,点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长的草里是不能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过渡自然,引出插叙内容,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真是这样的神秘,孩子们更是喜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自然而然地写到三味书屋。这样的自然过渡,没有一点斧劈刀削的痕迹,真得佩服于鲁迅的文字功底,更赞赏鲁迅的自然文风。鲁迅的作品的行文极有特点,清新的文风中蕴藏着的是令人称奇的严谨,也许这就是鲁迅,文如其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以及他轮廓分明的个性,构成了鲁迅的严谨。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我在石栏杆上爬跳,因此,这石井栏“光滑”,第二小节描写的“光滑的石井栏”,第九小节自然进行了照应“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第九小节自然照应道:“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如此的照应让结构严谨,语言也显得自然。鲁迅先生笔下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他的言语中有的是恭敬,是虔诚。因为他是方正质朴博学,所以他的言语,他的神态,他对孩子的宽容,这一切的细节描写都能看出鲁迅先生对寿镜吾先生的夸爱。-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30790.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