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文章 > 近代有名的散文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写得好的作家是是谁?
2020
11-04

近代有名的散文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写得好的作家是是谁?

中国当代散文写得好的作家是是谁?

当代散文大家于坚。大家都认为于坚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往往忽略了他的散文成就,他的散文也非常棒,大气磅礴、气吞山河。

于坚,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14岁辍学,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等。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云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1994年长诗《O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曾获《联合报》十四届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出版5卷本《于坚文集》。 

中国作家中,难得有将具象和抽象完美结合的写作。于坚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以丰富的意象和喷薄的思绪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读于坚散文,找到那种看三D电影的新奇感,于坚将散文之散以及散文的自由与洒脱写到了极致。由于坚可知:对文人来讲,有否诗人的功底,其散文的成色大不一样。与于坚素不相识,可我这么认为,云南的文化有了于坚和于坚的诗文,便有了底气。    

于坚对事物的认定,你很难用单纯的颜色来界定他的世界观,他的赞美与批判,全由事物本身来决定,而非先入为主,概念先行。比如对抚仙湖的描写,他在极尽赞美之后,说:我在湖岸附近像鱼一样梭巡,把头闷到水里看,水还清,还可以看见两米以下的情况,但与我二十年前见到的湖底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战后的废墟,废弃的酒瓶,长满暗黄的毛,像是浸在防腐液里的胎儿,沉沦的塑料袋,沉船,沉没的电视机、那些大红大紫的节目无影无踪……

于坚散文可以看作是他的诗歌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他的散文和诗歌写作一脉相承,是另一种文本的实践。于坚认为,诗性精神不再是英雄式的传奇冒险,而是隐藏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底下的个人心灵的大海。因此,他的散文传达给读者的是作者真实的生命体验、内心历程的探险。和以往的散文风格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为自己的生命戴上人格面具,只展示给读者崇高和伟大。他裸露给世界的是普通、平常甚至卑俗、变态,然而是却真实具体的灵魂。真正从写作实践上体现诗的翅膀如何“从天空回到大地”。他的长篇散文“住房记”“装修记”,展示给读者的都是小人物的庸常人生,人在现实利益面前无法逃避的卑微琐碎。而在从前被文字所制造出来的幻像中,诗人们似乎都是长发飘飘,浮在空中,只会说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崇高话语。恰恰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脚下自己赖以生存的大地,和大地上那些具体、生动、可感的事物。于坚的散文,重视的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和可视性,他说:“重建日常生活的尊严,就是重建大地的尊严,让被遮蔽的大地重新具象、露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前提下,他的散文视点与众不同,他追求的似乎是返朴归真的美。他的民间写作立场,他的“在场者”的身份,使他的散文在貌似粗砺的外表下,透视出日常生活的纯朴、细致。翠湖边一个牵狗的女人,或者一只从天而降的蜻蜓,校园里的几个水泥树桩,都能在他的散文中闪烁出异样的光泽。

于坚的散文以其执着的创造精神,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散文中对诗性精神的追求和建立,使他的散文超越现实功利,不是在观念和流派的制约下写作,而是自由开放心态下,心灵对大地以及大地上朴素事物的抚摸。作为一位诗人,他“拒绝再与那些少得可怜的所谓高尚人格面具认同”,坚持民间写作立场,为当代散文提供了新的审美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在鲁迅生活的时代,散文成就最高的三位作家是谁?

鲁迅生活的时代,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尤其在文学界,涌现出了许多大师级人物。现代文学六大家,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的文学成就已经形成定论,自不用说。仅仅在散文创作领域,就涌现出诸如周作人、林语堂、梁启超、梁遇春、梁实秋、朱自清、沈从文、汪曾祺、钱钟书、丰子恺、季羡林、张爱玲、冰心等散文大家。

要说谁的散文成就最高,确实是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口味、习惯、关注点等不尽相同,肯定在评判时会加入自己的个人喜好。

通过近些年的阅读比较,我个人也认为鲁迅能把周作人和林语堂排在自己前面说事,非常公正和客观。足以说明这两位在散文上取得的成就。

周作人(1885――1967),是鲁迅先生的弟弟,长期研究日本文化,超过50多年,在文学理念和写作风格上深受日本文学影响。他的散文语言非常注重营造意境,注重语言言外之意的延伸,具有诗歌般的意境和内涵,耐人寻味,这比当时其他人的散文在格调上要高出不少。周作人的代表作有《苦雨》、《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喝茶》等。

林语堂(1895――1976),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新道家研究颇深。他的散文雅俗共赏,往往能以冷静的旁观者的心态来关注世相百态,形成了一种既庄严又轻松的闲适笔调,文字流畅自然,诙谐幽默。林语堂的代表作有《中国人之聪明》、《论解嘲》、《秋天的况味》、《读书的艺术》等。

上述两人的散文完全称得上大师手笔,是人们学习的典范,我认为他们完全有资格排进20世纪散文大家前两名。

另一位大家在我看来,梁遇春、朱自清、沈从文都有实力角逐。综合来看,朱自清的散文成就要高于梁遇春和沈从文两人。

朱自清(1898――1948),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散文,我们在中小学课本里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他的散文也深入人心了,不必在此赘述他的散文成就和风格了。

因此,我认为,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是上世纪前半页(既鲁迅时代)伟大的三个散文大师,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