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散文 > 关于美食情感的散文-关于美食的散文?
2020
11-04

关于美食情感的散文-关于美食的散文?

关于美食的散文?

梁实秋-萝卜汤的启示

  抗战时我初到重庆,暂时下榻于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饭时,主人以一大钵排骨汤飨客,主人谦逊地说:“这汤不够味。我的朋友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才是一绝,我们无论如何也仿效不来,你去一尝便知。”杨太太也是我的熟人,过几天她邀我们几个熟人到她家去餐叙。

  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揭开瓦钵盖,热气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客人们有一点失望,难道说这其间还有什么职业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说也就罢了。这时节,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实话往往可笑。于是座上泛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主人顾左右而言他。

  宴罢,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问我方才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萝卜汤秘诀是否可信,我说:“不妨一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当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要拣上好的,切萝卜的刀法也有讲究,大小厚薄要适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试验结果,大成功。杨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独门绝活。

  从这一桩小事,我联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掷地作金石声,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却是不难办到的,少说废话,这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

有哪些跟美食有关的小说或者散文值得推荐?

有哪些跟美食有关的小说或者散文值得推荐?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美食类的小说能想到很多作品,但如果想要满足题者的需求能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地美食,我想到了《中国食辣史》这本书

  • 提起美食类小说,能想到的有很多,比如: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袁枚的《随园食单》,虞宗的《食珍录》,陶谷的《清异录》。这些古今的美食著作除了能让我们知道一些曾经流行的吃食之外,更是一种了解饮食背后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些书籍除了介绍美食,其实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可以说不同时期的饮食都是具有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烙印的,我们在了解过去的饮食的同时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 尽管前面提到很多古老的关于美食的文献,但我国对于系统描述饮食的文献却是寥寥无几,而《中国食辣史》的作者排除万难终于写出了一部关于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并逐渐的被国人引进食谱中的过程进行了乡试的描述,这更像是一种不同文化碰撞融合产生中国特有的食辣文化


不同于其他美食小说或者散文的简要介绍,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清晰的告诉我们出现在我们食谱中百年之久的辣椒征服中国食客味蕾的进击史。这本书不单纯讲述辣椒,也不是一味的介绍和辣椒有关的菜肴,而是深刻的描写了辣椒征服中国人味蕾的过程,怎么由一个外来物种取代本土辛辣食材而霸于榜首。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外来物种如何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重点是要有能融入本土文化的本领,而辣椒做到了,事实证明它也做的非常好。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烹饪美食的爱好者,了解一个物种诞生和兴起的渊源远比单纯描写美食要有趣的多,因为这背后支撑它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如果想要特别契合题主想要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美食的目的,我认为看相关的饮食纪录片会更加符合需求

  • 提起美食多数人会想到爆火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不仅征服了中国人,甚至外国人都被吸引,这也是中国悠久饮食文化的魅力


如果喜爱美食其实远不止这些,在视频播放app上随便一搜都能看到许多记录各地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如:《寻味顺德》,《一城一味》,《中国美食探秘》,《味道云南》等都是记录我国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其实还是相当有趣的,在了解不同地方的美食同时还能学到很多地方不同的风土人情。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裹腹的身体必需品,食物的发展和更替更是人类文明的更替史

小小的一个食物原料到走上餐桌,经历的除了时间更是不同地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一顿饭里包含了生命的兴起到最终的落幕,看似不起眼却又蕴含很多道理。人生百味全部蕴含在滋养我们生命的食物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