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散文 >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800字-端午节的作文800字?
2020
11-04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800字-端午节的作文800字?

端午节的作文800字?

我家乡的端午节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题记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枣).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还记得那次中国与韩国的划龙舟比赛吗?还记得韩国人是如何盗取中国的端午节的吗?端午节,2000多年的历史,就这样被无耻的韩国人所盗取,现在中国人过自己的端午节还要用别人的专利.可悲可叹:中国人还有资格去过端午节吗?  答案是:一定要过,还要过得比那无耻的韩国人们过的更好,更有意义.  一次龙舟比赛输掉了端午节,输掉了自己的先前,输掉了全国的尊严?中国人依然如此执着,不就是一个专利的归属权吗,龙舟比赛能说明什么,能说明他们大韩民族就是我们中国的祖先吗?端午节就是他们发明的吗?屈子是他们的祖先?这些无耻的理论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道德、意识、以及对他国文化的藐视.我们输掉了龙舟,输掉了端午节,世界上不承认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但是在13亿中国人心中自有一盏明灯,我们仍然缅怀那个忧国忧民的屈原,那个与国家同生死的屈原,我们仍然要过那个留传了2000多年的节日.端午节不需要一个专利,她的归属发明权是谁的,韩国人和中国人心中自然明白,孰对孰错,有些可耻的民族的人民的心中自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年年如逝真相和你再见面,可爱的端午!

一篇以端午节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