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家乡的老街吗?在你记忆中它是什么样的?
儿童在老街巷弄里玩耍,这是老佛堂人记忆中的场景。 摄影/董小杨
也曾拜访过很多国家的教堂,
也曾仰望过繁华都市高度惊人的楼房,
后来的我们走过很多地方,
最温暖最窝心的还是故乡。
故乡的一条街,一家店,
在记忆中泛黄,却让人心安,
每每想起,
一帧帧让人不忍掉眸的前尘往事,
便如烟而来。
现世的喧嚣与尘埃,
随着记忆中老房子袅袅升起的炊烟,
渐行渐远。
小镇的蓝天,金色的童年,长大的离别,
人生很多段短暂又漫长的岁月,
停留在当年走过千百遍的那条老街,
让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变成一种挥不去的情结,
因为经历而熟悉,
因为了解而怀念。
老街是条鱼, 缘来不同
撰文丨王春平 摄影丨张律堂
古镇的老街,在我眼中,就如同被打磨得光亮的石板和鹅卵石,在历史的时光中熠熠闪烁。
清早上学的佛堂儿童。
数百年来,这条老街一直如此繁盛。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当时的义乌知县杨春畅就写道:“佛堂市镇,其地四方辐辏,服贾牵车,交通邻邑。”临水而生的古镇,江埠的通达必然会造就街巷网织般的格局,佛堂也不例外。
然而,佛堂老街的布局却与众不同,有独特的个性与肌理。当代著名诗人、《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来古镇时,他说:“很想在佛堂做一条鱼。”一语中的,佛堂就是一条鱼,一条鳐鱼。
传说这条鳐鱼是王母娘娘瑶池里的,因羡慕人间的繁华而下凡,见此地是九龙落脉之地,就在义乌江上蛰伏下来。久而久之,水流改道,这里便成了绿洲,后来发展成商埠,建了市镇。古镇的街巷布局就像一条鱼,鳐鱼口在老市基,然后向南延伸而去,古镇的主街叫“直街”,是鱼的脊背,分布两旁的东 西副街和横街就是鱼的肋骨。
佛堂老街上的小吃店。
商埠的便利推动了商业的繁盛,带动了商人的集聚,佛堂以六朝商埠的身份广纳四方经商之士。老街逐步成形,商店鳞次栉比,狭长的街上人头涌动,商业发展欣欣向荣。
从清中期开始,随着绍商、徽商等外地商人的不断加入,老街撑起了义乌商业的半边天,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名录,老街各路商户共有466户,囊括54个行业,“商业之盛,出邑城上”,被称为“浙东四大镇”之一。以前,佛堂老街的商户只要写浙江佛堂某某商号某某收就可送达,可见佛堂的影响力广大而深远。
上图:人们在中街老店铺前闲话家常。
下图:两位老友在下街下象棋。
老街主要分为上街、中街、下街和四条朝江走的横街。另外,和主街相隔百米平行的副街叫石草田沿(从前也叫鱼市街)。
古镇老街上、中、下的叫法和我们的日常习惯正好相反。如果从这条鳐鱼的主入口开始,从北往南应该依次为上、中、下街,然而,从老市基步入老街口的第一段却称为下街,鳐鱼尾巴上的新市基却叫上街。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此种叫法有悖常理,其实这正是佛堂先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经过艰难的拼搏,长久的守候,诚信的经营,佛堂逐渐成为浙中第一镇,物资通达金华八县,商业辐辏苏、沪、徽、闽、赣诸省市。各种商号五花八门,三十六行,应有尽有。一些商号,如瑞祥泰、同顺丰、寿春堂、沈太和、沈协和、吴德兴、三星百货、大成烟店,等等,名震八婺,影响沪苏浙,成为一个时代的品牌。它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造就了佛堂的发展壮大与声誉日隆。
老街上的商人们凭借商埠通达之便,占尽天时地利,而在经营理念上,却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人和。人和是所有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重品德,讲信誉,抱成团,打品牌”是商人们常胜不败的法宝。数百年来,这种经商理念一直在老街上传承。吴德兴布店经营的诀窍是信用为先,薄利多销,礼待员工,民主经营;大成烟店的经营之道是注重品牌,质量唯上,广告宣传。
左图:中街,美人靠下,老街安闲。
右图:下街,老人骑自行车从老店铺之间穿过。
老街上曾经演绎过许多金字招牌以德为主、诚信为本的精彩故事。从下街到上街,那些精明的古镇商人,那些商号响亮、寓意深刻的店铺招牌,似乎仍在向我们叙述曾经的故事,告诫我们后人要坚守这些成功的理念,才能永立于商场不败之地。
位于老街中街末端的古镇剧院,是佛堂老街的标志性建筑,出自当地艺术家之手。剧院大门的前壁上是20世纪50年代的壁塑,刻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片头的工农兵形象,带着历史的沧桑感。
这个有近800个座位的剧院曾是佛堂的文化中心,夜夜爆棚。这里曾经上演过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士农工商的悲欢离合。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台上婺腔绕梁,台下品茶看戏的场景,不过这里经过整修,已经开辟为曲艺书苑,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黄昏时分,一位少年骑车行过佛堂的旧街老屋。 摄影/吴秉益
如今,“店前搭棚子,棚前摆摊子,摊前放篮子,篮前跑车子”的农耕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老街现在已经不是纯商业化的存在,它被现代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里交错着现代与历史,文化与商业,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守旧与创新。老街的经营业态已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滚滚向前,时空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形成了新时代的特色。
老街现在最红火的要数婚庆用品商店。那染成五颜六色的落花生(本地人叫七字果)是新人结婚的必备品,还有大红喜字八卦、银钩、 烛台、皮箱妆奁、彩带漆器,传统婚庆用品一应俱全,吸引了浙中八婺来采购新婚嫁妆的俊男靓女们。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项目会扎根在老街,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发出时代的光芒。
中街,马头墙下聊天的老人。
借着古人美好的寓意,义乌江边的这条鳐鱼,从远古的仙界来到佛堂,在这个1500多年前就有着佛缘的神奇之地,悄然潜伏。然后,老街的商人们真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财源广进。老街,缘来如此不同。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古镇人,我从小就像一条鱼一样,游弋穿梭在老街的长街窄巷,夹杂在人流中,亲身感受过老街的曾经。这于我是 一种骄傲。因为,我看遍了这里的一切,在街道旁,在青砖上,在木雕里,在神话中,在一切的一切中,从小看到老。
老街的过去与现在,老街的商业传奇,老街的金相玉质,老街的沧桑灵秀,都可以记录成厚厚的一本书,老街南北端那两棵五百年的巨樟就是最好的见证人。
本篇图文出自
《风物中国志:佛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940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