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阿城散文-谁知道阿城的《溜索》文章主要内容?
2020
11-03

阿城散文-谁知道阿城的《溜索》文章主要内容?

阿城写的《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你更喜欢哪一篇?

我最喜欢棋王。

棋王讲得是棋呆子王一生故事,此人对下棋非常着迷,能为了找一对手走上半个月,忍饥挨饿,只为能下棋。



看完此书,有很多感慨,最大的感悟是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支柱,要有自己的爱好,能为之着迷的那种。“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是主人公的心态。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持,那么活着变多了意义。

棋王不拘小节,但对下棋和吃饭都是精细无比的,在这些细节描写上,也不得不佩服阿城的文笔细腻,特别是刻画棋王吃饭的细节,仿佛那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对,很有画面感。



还有一点,棋王一生对母亲的铭记,母亲送他的棋子,他一直贴身藏好,在获得比赛胜利后,王一生抱着母亲留给他的棋子痛哭流涕,让人动容。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亲情永远不可忘。

总之,我喜欢棋王的执着,欣赏他对下棋的虔诚热爱,这种热爱里没有功利之心,只有纯洁的赤子之心。

如果一个人没有癖好,那自然是无趣的。

大家怎么看阿城小说《湖底》最后“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的场景?

《湖底》

阿城(男)(1949- )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

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行。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都挠,咔哧咔哧的。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听说有这么长。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

人又来催。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穿什么裤子,光着吧,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

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板儿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

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真冷。玩儿命啊。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

都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着,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个星星不哆嗦。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

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都忍着说,颠着暖和。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

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都滚到前头去了。互相推着起来,都四面望,都说,哪儿哪?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

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

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刚还黑着,一下就能看见了,都抬头,天麻麻亮。都说,刚才还黑着呢。

先拢起一堆火。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

说是湖,真大,没边儿。湖面比天亮着几成。怪了,还没结冰。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这才刚立秋。刚立秋就这么冷。后半夜冷。关外不比关里。北京?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疙冷。

酒拿出来了,说,都喝。喝热了,下水。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谁也不愿下了,别烤了,别烤了。都离开了,酒传着喝。

天一截比一截亮。湖纹丝不动。

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绒衫不脱,脱裤子。都赶紧用手搓屁股,搓大腿,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

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

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把人网上来,开膛,煺毛,抹上盐,晾干了,男人女人堆一块儿,鱼穿着袄,喝着酒,一筷子一筷子吃人,有熏人,有蒸人,有红烧人,有人汤。

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最凉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

水是真清。水底灰黄灰黄的。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懒婆娘似的,天都亮了,还不起!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

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水顺着腿往下流,屁股上闪亮闪亮的。都叫,快!快!冻得老子顶不住了!

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司机说,好了没有?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

半天没动静。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妈的,冻上了,这下可毁了!都光着屁股问,拿火烤烤吧?

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

司机的胳膊停在脑门上,不动,呆呆的。

都奇怪了。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

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屁股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都噤声不得,心跳得咚咚的,都互相听得见,都说不出。

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听见那怪怪的声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

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

都是鱼。

谁知道阿城的《溜索》文章主要内容?

可以参考阿城的《溜索》


阿城笔力的奇绝险峻,刚毅明快在这篇文章中展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小说主要写的是“我”跟随马帮过怒江峡谷的经过

而最重要也是最惊险的一环就是过溜索,这与过索桥并无分别,完全可以借鉴。这里只摘选与过溜索直接相关的内容,至于其他关于马帮汉子的描写,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文读一读

注:是原版,而非删减过后的文章。


先是到了山口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接下来是景物描写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再看侧面描写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如同商量好似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 ,皮肉疯了一样抖


再看“我”的表现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鸡巴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



当然,最有神韵的还是接下来这句话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阳物酥酥的,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你看并没有过多直接的描写,过溜索的危险却跃然纸上,摄人心魄。


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这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苦学生第一次直面感受自然的奇伟雄浑以及西南西北汉子特有的那种阳刚之美,实在是令人心驰神往。


这样的文字才算得上老辣和精炼。是我永远学习的目标。


以上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