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散文 > 关于爸爸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歌词?
2020
11-03

关于爸爸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歌词?

听了《父亲写的散文诗》,你有何感想?你的父亲有留下散文诗吗?

哥们儿,还没听过这首歌,孤陋寡闻,别见笑啊!没听过,自然没啥感想了。我的父亲已过世,他的学问不高,不会写散文诗,但他朴实无华,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只会任劳任怨地在地里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轻时对我们弟兄很严,我们都怕他,年老了他却再不打骂我们,对我们也和气了很多。他知道读书好,家里再穷,总是逼我们读书。我高考没考上,不想再考了,是他硬逼着我复读,最终没让他再失望。现在他已离开我们快六年了,但我一想起父亲,就仿佛看到了他冒着大雪到学校给我送棉衣的情景,听到他催逼我早晨起床上学的声音,感到他省吃俭用为我们积攒学费的心情,……。我想念父亲,但再也看不到父亲,只能在他的忌日,到他的坟前烧些纸钱,以寄哀思而已。

听过《父亲的散文诗》的朋友,能形容下自己父亲的特征吗?

第一次听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泪流满面,后来听一次哭一次。再后来,不敢在有人的时候去听,怕不能自已。现在,这首歌已经成了我不能触碰的东西,一听,我就会想起父亲如歌里唱的那样,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而我对父亲的老去却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有一次,头条搞了一次关于新华字典的征文活动,而我正好有一个父亲和我还有新华字典的故事,我写了下来,没想到获得了二等奖。

我的父亲是影响我一生最多的人,他交给我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善良,一个是爱阅读,而这两件事,我后来发现,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艰难,这两件东西就像我的盔甲一样,让我从不害怕,并一次次地勇敢面对。

现在,我把这篇文章贴到这里,再次献给我日渐苍老但永远伟大的父亲。

书架上的书大都是崭新精美的,只有一本泛黄陈旧,它在众多的书中显得有些突兀而不合时宜,但它却始终带着温度,温暖着我的整个人生。

它就是父亲翻了多年,又像传家宝一样传到我的手里的一本新华字典,一晃已经47年了。

听父亲絮叨过这本字典的故事,漫长到有些久远,但父亲忆起时依然清晰如昨。

那是1972年的初秋,村里遭遇了罕见的冰雹,那是父亲记忆里除了1964年那场大冰雹之外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那个秋天,颗粒无收。19岁的父亲迫于生计和同乡一起来到县城里打工。

那时,县里正在盖地质队,父亲在工地上打起了临工,每天的工资是3毛钱。一个雨天,无法施工的同乡们不想错过这难得的休息时间,于是三五成群地去街上闲逛。

同乡们买了一些吃的,唯独父亲在新华书店里流连忘返。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从小就是,可惜家境清寒,考上初中后因家里拿不出一套被子没法住校而辍学,但阅读的习惯却始终不改,他想方设法跟别人借书看。不难想象,父亲在书店里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的那种爱不释手的情景,最终他咬咬牙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花了一元钱。同乡们都笑他:你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买那玩意儿干啥?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父亲难为情地笑笑,也不说什么,但脸上却是满足的。

当我现在遥想当年那个和同乡比起来有些格格不入的父亲时,动容不已,在饥困交迫中愿意拿出三天的工资来买一份精神食粮,在那样一个年代,是有些难以想象的。

在那些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的时日里,父亲一闲下来就会翻那本字典,那是他唯一乐此不疲的娱乐。

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后,我们刚刚牙牙学语开始,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将阅读从娃娃抓起,将字写在墙上教我们认字,教我们背唐诗,给我们讲故事,给我们买课外书。

记忆中深刻着三件事,一件是农忙时,我和弟弟一边干农活,父亲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连繁重的农活也在故事的浸润中不觉得那么累了。那时候,一直笃定父亲的故事是无穷无尽的,怎么都讲不完,也很纳闷,父亲的记忆力怎么就那么好,看过的书几乎过目不忘。我们就在父亲的讲述里,知晓了很多名著。

另一件是家里的天花板是用报纸糊的,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睡醒后,一起在被窝里找糊在天花板的报纸上的字,比赛看谁先找到,那在当时是我们亲子娱乐的好活动。

还有一件是每到放假,父亲总会给我们留作业――每天每人写一篇由他命题的作文,写完后交由他点评,不会的字就自己查字典,就是他翻了无数遍的那本字典,他没有给我们买新的字典,当别的孩子都人手一本新字典,我和弟弟却只能翻着那本有些破旧的烂字典,年少却又敏感的心里,总觉得有些丢人,一般不愿带到班上去,只肯在家里查。当时觉得父亲严厉的有些不近人情,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疯玩儿,可我们却必须写完他布置的作文才能去玩。那时候心里满是怨恨,后来,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父亲对我们的熏陶是显而易见的,从小到大,我和弟弟的语文成绩就很突出,我们都喜欢沉浸在书里。长大后,我看到过一句话:不要怕吃读书的苦,那是你通往世界最好的路。我突然明白,父亲带给自己的这种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父亲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农忙,他总是斜倚在土炕上,炕上放着一本书,他一动不动地一看就是半天,我出去玩儿时他是那个姿势,我玩累了回到家,他还是那个姿势。他就是用那个姿势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当我也喜欢舞文弄墨时,我对父亲用文字的温度来为我一生取暖而感恩不已,感佩不已。

那本字典是我唯一的嫁妆,我带着它步入了我的婚姻,那真的是我从家里带走的唯一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它比什么都珍贵,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也有我和弟弟的名字,它横跨47年的沧桑,如今依然静静地被我珍存在书架上,那泛黄的纸好似饱含时光的味道,每当我翻开时,就好像闻到了独属于父亲的味道,深沉的,无声的,博大的,感人的。

文字的力量是强悍的,如今,当我也有了孩子后,我也循着父亲曾经教会我的方式,从孩子刚会说话时就给他讲故事,不厌其烦地带他去图书馆。现在,他每天不管有多困,都会和我一起看完故事书才肯入睡。我和他每天晚上一起靠着抱枕,看着故事书,那是我和孩子最享受的临睡前的美好时光。

我也给孩子讲过那本新华字典的故事,他瞪大着黑汪汪的眼睛,不可置信地问我:妈妈,它比你的年龄还大?

我重重的点了点头,坚定地告诉他:你以后也要用它。

爱看书的父亲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改变了下一代的命运。他还是一个无华的农人,但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朴实的教育理念却已经深入我的血脉,在这一脉相承的理念里,我总觉得有温热在里面汨汨流淌,从父亲的血液里隔着时空,经了一本字典,又在我的血液里循环,我又将它传承给了我的孩子,我想,孩子也会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温度和力量。

那本新华字典,纸已陈黄,字香如故,且历久弥香,它带着父亲的体温,传到了我的手里,我一直觉得那是父亲给我的最贵的礼物,尽管不能常伴父亲左右,但每每看到它,我就觉得父亲始终在我身边,并一直在教我用文字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感谢父亲,感谢那本字典,感谢他用文字和故事在我和世界之间建立起了最好的联系。

当你第一次听李健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是什么感受?

有一天我们也老得如同泛黄的旧报纸

有一句说每一个人生来是第一次当儿女,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这些身份更替都接踵而至的时候,有些东西见证了我们的变化。在这首歌中,记录父亲的是父亲的日记。



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孩子童稚的哭闹要求,是关于一家之主的事无巨细。为满足女儿的愿望,去隔壁邻居家借点钱,给她买上心爱的饼干。因为要修理家里的缝纫机,没有时间去看新上的电影。

而后孩子穿着白衬衫走进了校园,他想她长大了一定美得很惊艳,而自己的老母亲却离开了人世间。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烦恼,瘦了一大圈。而无意间,在这些细碎的岁月里,自己也慢慢老成如同一张旧报纸。




生活好像都如这般新旧更替,在不知不觉间,从稚龄到青年、中年、暮年,生活如一卷旧胶片一般,染上了岁月的尘埃。

回忆起来,字里行间中随意拉出都是一幕画面,只是时间让它泛了黄,人或如草木般,在岁月中四季凋荣,兀自凋零,渐渐看见了人生的暮年。这是我们走在青年时,没有提前意料的。

这首歌有两个传唱度很高的版本,一个是许飞的,一个是李健的。

许飞的版本中多了一丝小女儿的细腻和温情。

李健在《我是歌手》中翻唱了这首歌。作为一个吟游诗人般的歌手,李健的歌声都如带着故事般,让人沉浸其中,抹去了浮躁和喧嚣,使人触及了心灵深处的感情。

父亲的散文诗歌词?

父亲的散文诗――许飞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 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 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 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 会美得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 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