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者散文和文化散文的区别与联?
学者散文又称为大散文,文化散文。
指在创作中注重文化含量。
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得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
“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
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代表作家是:余秋雨、陈平原、朱学勤等。
特点:
“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这些散文随笔与“杂文”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往往不是“识”,而是“情”与“理”。
为什么说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
我曾经阅读过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这本书,当时是抱着一种品读文学的心态去仔细阅读的。这本书的很多部分我都记忆犹新,我深感在意的是他散文里所讲述的每一种文化都活化了,例如说到古时候的贞洁坊,说到杭州的西湖,说到敦煌石窟等等,每一种文化都记载着厚重的历史。不去深入阅读可能无法体会,他的旨意就是要把范围给写大,不拘泥于某个时期的现状,而是通过某一细节反映整体全貌。文化要写得有艺术性,那是不简单的。还要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让人觉得通俗易懂,这都需要下功夫。而余秋雨先生恰恰能做到把这种平淡的文化用故事编织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目的,这想必真是与众不同之处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742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