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说到欧阳修,我们首先从脑海里跳出来的就是他的《醉翁亭记》。说到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就必须要一同说说他的政治成就。要说他为什么能够在文学方面能如此出名,跟他在宋朝所处的政治地位密不可分。
(文章思路)
欧阳修考中进士之后,进洛阳做官。当时,社会风气上,多为歌功颂德的文章。欧阳修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入手,写了一篇《菲菲堂记》,文章大概意思是说,要注重对错误的批判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正确。欧阳修的君子之风初见端倪。
(欧阳修)
明道二年(1033年),一篇《上范司谏书》又把欧阳修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这是一篇写给范仲淹的书信。书信内的言辞颇为激烈。指出范仲淹上任谏管不作为,作为一个为皇帝提意见的官员,上任月余,并未提出任何有效建议。同时指出范仲淹,你作为我们贫苦出身的书生之表率,应该好好干。范仲淹收到书信之后,对欧阳修的建议颇为受用,之后便与欧阳修结成忘年之交,兄弟相称。之后,欧阳修与范仲淹在朝堂之上相互力挺对方,共同进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范仲淹)
欧阳修洛阳做官期间,因为与范仲淹等趣味相投之人走的很近,又赶上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景钓元年(1034年),二十八岁的欧阳修也被党争所连累,被人诬告犯有私通之罪,便被贬往滁州。到了滁州之后,欧阳修有了空闲,才做出了大名鼎鼎的《醉翁亭记》。虽然被贬,但是也间接的促使了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发光发热。世间之事,还真是福祸相依。
(醉翁亭)
景钓三年(1036年),年近30岁的欧阳修,又以为自己体内不安分的因子被贬了,这次被贬到了夷陵县。走的是水路,这回还差点丧命水中,幸亏他福大命大。范仲淹被降职处理,欧阳修为了给大哥辩护,便与谏官高某起了争执,这便是又一次被贬的缘由。到了夷陵之后,大刀阔斧一顿治理和整顿,社会风气和秩序逐渐变之后。欧阳修就又闲了下来。这次又使他有了编修《新五代史》的机会。修史之功,可算其文学上的另一番成就。
(夷陵县)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至和元年(1054年),这时的欧阳修已经四十八岁的高龄,双鬓已经斑白。这一年的夏天,被贬在外的欧阳修,回到洛阳。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且文学造诣出众,便留他主持中下级文官的考核工作。同年,欧阳修又被小人诬告,皇帝想要下令贬他出京。思量之后,留他在京编修《新唐史》。
(时间轴整理)
欧阳修对中国散文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贡献?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注: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载:“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这是欧阳修作文精益求精、不惮屡改的著名例子。这种力求简洁的文风是当时古文家的共同倾向。据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八记载,宋仁宗初年,欧阳修与尹洙同在洛阳。有一次钱惟演建成“双桂楼”,“命永叔、师鲁作记。永叔文先成。凡千馀言。师鲁日:‘某用五百字可记。’”可见他们是自觉追求简洁文风的。另参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的类似记载】。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
耀耀知道谁与争锋
最佳我的~~~
祝你生活愉快
欧阳修文学上的最高成就在哪方面?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文坛的领袖。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不可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贡献: 1. 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自己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 2. 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太学体”,擢拔二苏,曾巩等英才,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扭转了古文复兴之后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 3. 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2046.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