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按照社会功能和内容可分为哪两大类?
该此标准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文学的主要分类?
1、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诗经》)。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152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