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阶段?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战国初,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先秦历史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我国记言文字之祖。《春秋》据传为孔子所作,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和《春秋》为我国史书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第二个时期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前者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史,后者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左传》和《国语》分从记言、记事两方面将《尚书》、《春秋》的文字简约古奥变为繁富通畅,这样就使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第三个时期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其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的语言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的代表作有?
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代表了先秦的最高成就。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着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着作。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尚书》、《春秋》可以不论,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之并存的还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着作。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3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1508.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