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什么体和格言体?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表述自己立场的作品 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
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二、诸子的主要流派:“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三、诸子散文的共同特征 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文章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密。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大都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大多注意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使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4.在文体上,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
- 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广的。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汉代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源于孟子、荀卿;唐代韩愈大倡复古,主要地是强调学习儒家诸于的思想体系和行文技巧,他与柳宗元一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从韩柳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子的影子。尔后,宋代欧阳修、苏洵、王安石也都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倡学习诸子笔法。
- 其次影响大的是道家。《庄子》在诸子散文中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庄子》中的寓言、重言是我国寓言文学的鼻祖。而老庄思想,作为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鼎足而三的哲学思想,更是影响着后世文人学士,直接启迪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诸如稽康、阮籍、李白、苏轼等,对老庄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继承。
- 其他各家散文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清章学诚对此曾有精辟的论述:“……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京都》诸赋,苏、张纵横六国、侈陈形势之遗也。《上林》、《羽猎》,安陵之从田、龙阳之同钓也。《客难》、《解嘲》,屈原之《渔父》、《卜居》,庄周之《惠施》、《问难》也。韩非《储说》,比事征偶,《连珠》之所肇也;而或以为始于傅毅之徒,非其质矣。孟子问齐王之大欲,历举轻暖肥甘、声音采色,《七林》之所启也;而或以为创之枚乘,忘其祖矣。邹阳辨谤于梁王,江淹陈辞于建平,苏案之自解忠信而获罪也。《过秦》、《王命》、《六代》、《辨亡》诸论,抑扬往复,诗人讽谕之旨,孟、荀所以称述先王而儆时君也。”(《文史通义・诗教・上》)这段话把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文章的渊源流变关系,讲得十分清楚了。
先秦历史散文产生的原因?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汉族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21319.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