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文章 > 楷书散文-临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大感觉如何把握?
2020
10-31

楷书散文-临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大感觉如何把握?

临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大感觉如何把握?

《九成宫醴泉铭》实际上是一篇1200余字的叙事散文,大约创作于632年,文章由唐代著名宰相魏征(580年――643年)撰写,介绍了建造唐朝第一避暑胜地“九成宫”的缘由,它是如何雄伟壮丽,还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以及介绍了发现醴泉的前后经过。

文章写好后,由唐代书法大师欧阳询(557年――641年)用楷书书写出来,然后命令工匠按照欧阳询的字迹篆刻出来,树立在九成宫内。

欧阳询在创作《九成宫醴泉铭》时,已经到75岁,经过几十年修炼,他的楷书功底在此时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况且,这是他的精心之作,写字时,从每一个字的笔画线条,到间架结构,再到整体的谋篇布局,都付出了很大心血,因此,这幅书法历来被称作“天下第一楷书”,是历朝历代书法爱好者在学习楷书时,不能忽视的临摹范本。

整体来看,这幅书法几乎没有缺陷,结字修长挺拔,字形内宫紧致,四边疏朗开阔,笔画线条遒劲爽利,布局匀称疏朗,整体结构森严、端庄、沉稳,流露出雄强刚健的气势,给人很好的视觉享受。

然而,由于这幅书法非常讲究字体结构和整体气势的营造,因此,导致许多学习者在临摹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怎么临摹都觉得不像。

我觉得,做好这两点即可。

其一,从笔画线条上来把握。

《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肥瘦适中,中和了阳刚美和秀丽美,具有刚柔并济的审美趣味,不像“瘦金体”那样瘦硬,也不像颜体字那样敦实宽博。临摹时,一定要控制好笔力的轻重,同时,把方笔和圆笔结合起来写,对一些撇捺笔画,适当拉长一些,就能体现出秀丽之美,不会偏离欧体的本质。

其二,从结字上来把握。

欧体字吸收了篆字的纵长特征,结字看起来修长挺拔,具有高古朴厚的趣味,因此,临摹欧体时,适当研究一下篆字的特征,对进入欧体有很大帮助。

同时,平正中求险绝,是欧体字的另一大特征。为了打破平正关系,欧体字常常把一些笔画较短的横竖撇捺,写成倾斜姿态,自然而然把字体写活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