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巴金,有人喜欢巴老的散文吗?
散文,通常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抒情散文,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另一种则是记叙散文。我以为,在记叙散文中也应该再分为两种:一种是纯记叙的,再如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讲述了一个父亲的“爱”。再一种则是在记叙中以议论、评论为主。像鲁迅先生的散文,在文字中就常常夹杂着“匕首和投枪”。那么,怎么看待巴金老人的散文呢?
如果说当年,巴金在《家》、《春》、《秋》中,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描写,在男欢女爱乃至风花雪夜中衬托出良知和人性的话,那么,在老人的散文中,则是用经历、用苦难、用血和泪、用生命来来直接呼唤人性和良知了!《随想录》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回响……
转眼,十几个年头过去了。巴金老人同他的《随想录》都已经成为了往事……
今天,这本用血和泪“铸就”的散文集还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多少记忆呢?还会再次触动人们的灵魂、引起人们的共鸣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没有忘记巴老、没有忘记他的《随想录》。
巴金的《随想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后感看了巴老的《随想录》,读了《怀念萧珊》、《望乡》等若干篇,胸中沸腾的气泡已经快要漫溢了,眼睛看不清楚字迹,脑海中只充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面对一位巨人时的尊敬、仰慕、钦佩、共鸣、…… 读他的随想录,思维跟随他的思维,他带领我体验我无法体会的事件,他坚持着他的写作原则和唯一的技巧:用心写作。他的一生,仿佛一碗放过所有调料的面条,他吃了一辈子,而我们也只能一根一根地吃才可能稍稍分享一些他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他的,这不是我们的狂妄,而是他的仁慈和伟大,他这101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读者工作、服务,用他的心、灵魂和生命,如果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理解他、了解他、懂他,那么我们就真的是连禽兽都不如了。表达他最真诚的感受,表达他的一切,他的人生是用文字累成的,没有文字就没有巴金,一般人由细胞组成,而他却是用由灵魂的文字组成的巨人。他拥有的是一般人见了就惭愧地无地自容的灵魂。《随想录》,我不知道要用几次才能勉强自己的精神承受那样的痛苦。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官都怕听真话,接受事实真相是要有极大的超越自己一般承受能力的勇气的,而且那勇气必须在短时间内仓促生成、拔地而起,何其困难?!我仅仅是在阅读别人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无法承受,可见,我要走的路不是普通的长,我要建的楼不是普通的高,现在唯有勤勉勤勉再勤勉,除了埋头疾追没有任何方法。他的痛苦我们无法减轻,那么就让他的痛苦成为教诲我们的导师吧,愿他的作品和灵魂的价值里也有我们的一分贡献,我们愿意为他的精神所净化而后蜕变成长,以此来纪念一个真正的巨人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将来永远存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9166.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