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的《二十四节气歌》都记得吗?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小时候读过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已订立。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上古时代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吸收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历法补充。以黄河流域为基准。将一年分割为24段,约15天一个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即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
一、《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冬眠中的动物, 各种小动物们开始活动了。春分:表示白天和夜间的时间一样长,昼夜平分的意思。谷雨:雨量充沛而及时,各种谷物茁壮成长。立夏:夏天开始了。小满: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并收割。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天气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立秋:秋天的开始。处暑:炎热的夏天结束了。处:终止,躲藏的意思。白露:天气转凉,露珠凝结而色白。秋分:昼夜再一次平分。寒露:露水已经寒冷,即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天的开始。大雪:降雪量增多,路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季节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8666.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