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杨绛散文《将饮茶》的好段落。200字?
今天我终于到了拥有一种固定的“生活场”的状态,半生的经验告诉你应该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淡雅野趣,这样的生活由我一人营造,在我与天、我与地、与书、与时间、与散淡的空气之间构筑的生活场,而这样的生活场必须要由野茶的参与,将饮茶,每一天,我的生活都要由浓到淡地进行下去。
日本人的茶文化应该源自中国,但它至今保留了中国那种悠古高雅的禅意,两个人对饮,只喝茶,不讲话,因为讲话会破坏茶所营造的空灵。人到中年,我已不能释杯,只是杯中不是酒,而是茶,不是龙井碧螺,是一种来自深山野地的野茶而已,凡物荒野到浊香处便有了禅味,饮茶是一种开启、一种随缘、一种散漫间的寄托,人毕竟需要一些寄托,如果这种寄托仅仅是茶,而且是野茶。
终于,茶和我都找到了融解自己的水和味。
适合女生朗诵的散文,3分钟左右?
1.走着走着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徐志摩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风吹过云就散了,影子淡了,夕阳靠着山倦了,天空暗了;
一朵花开得厌了,春天怨了,鸟儿飞得不见了,清晨乱了。
长长的发辫散了,青春淡了,舞不停的脚倦了,眼神,暗了;
两个人厌了,心里怨了,路的尽头不见了,步子乱了。
是散了,淡了,是倦了,又暗了,
是草儿绿过就算了,是季节变了;
谁厌了,怨了,谁不见了,谁又乱了?
谁许的诺言不算了,谁和谁的爱情变了?
海枯石烂了,地球不转了,主角都换了,情话听惯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厌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
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
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饨。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
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衷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3.淡淡的花香 席慕蓉
那天,当我们四个人在那条山道停下来的时候,原来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没想到,下了车以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山上竟然盛开着野生的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边游走,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虽然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完全一样?我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同行的朋友,这眼前的一切和我18岁那年的一个黄昏有着多少相似之处,一样的灰绿色的暮霭、一样湿润和清凉的云雾 、一样的满山盛开的百合花;谁说时光不能重回?谁说世间充满着变幻的事物?谁说我不能与错过的美丽重新相遇?
我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了,朋友们大概也感染到我的兴奋。陈开始攀下山崖,在深草丛里为我一朵一朵的采起来 ,宋也拿起相机一张一张的拍摄着,我一面担心山崖的陡峭,一面又暗暗希望能够多摘几朵。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给我采了满满的一大把,笑着递给了我。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 。一生能有几次,在高高的清凉山上,怀抱着一整束又香又白的百合花?
然而生命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无论是欢喜或悲伤,总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得来走 一趟。我想,生命应该是这样了。
而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朋友们。所以,你说我爱的是花吗?我爱的其实是伴着花香而来的珍惜与感激的心情。
我实在爱极了这个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是特别仁慈?为什么我的朋友对我特别偏袒与纵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为什么总是充满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有时恍惚,有时清晰,却总是那样久久不肯离去?
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陪我一起走这一条路,你说 ,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更长更久一点呢?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竟然开始忧虑和害怕起来, 在我的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渗进一些淡淡悲伤,就像那随风袭来的,若有若无的花香一样。
5.如果有来生 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远行,
把淡淡的思念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扩展资料: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杨绛散文干校六记好词好句?
1.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2.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馒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3.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4.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
5.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当然关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讲些给他们听。大家最爱听的是何其芳同志吃鱼的故事。当地竭泽而渔,食堂改善伙食,有红烧鱼。其芳同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买了一份;可是吃来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捞起最大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大家听完大笑,带着无限同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个笑话,说钱钟书和丁××两位一级研究员,半天烧不开一锅炉水!
6.补了一条裤子,坐处象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8414.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