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散文 》北京的秋天?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很美很美的。但是北京的秋天却是清清的,静静的,很悲凉的来。从西安来到北京这些年,又再一次亲身体验了这故都的秋天。 在大江南方,秋天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零的慢,天空中总是淡淡的,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杭,福州,广州,甚至香港的市民中间,只能感到一点点的清凉,那秋天的味道,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意境,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使人无法领略到秋天真正的风采。秋天并不是名贵的鲜花,也不是高档的美酒,用赏花及酒醉的态度去领略秋秋天是不合适的。 北京的秋天,陶然亭旁边的芦花,钓鱼台的垂柳,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在北京即使不出门,早晨起来,沏一杯香茶,坐在四和院里。一抬头就能看到蓝蓝的的天空,坐在槐树下,看着那透过树叶而穿出的一丝丝阳光。要么在后院的小小的菜地里,看那喇叭似的牵牛花。想来也能感觉那一分怡人的秋意。 北京的老槐树,也是一种秋天的点缀。似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一点点的柔软。经过扫大街的大妈的清扫之后,土地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清闲,细腻。如今想起来竟然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也许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还有秋蝉的啼唱,北京原先到处是树,屋子也低,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得见。要是在在南方只有在郊外或在山上才能听得到。北京的秋天,雨也似乎比南方的秋雨下得有味,下得更象个雨的样子。灰蒙蒙的天空中,就那么来了一阵凉风,然后便淅沥淅沥地下起来了。一阵雨过后,云渐渐地向西飘去了,天又变的蓝蓝的了,太阳的面容又出现了。记得那时侯,老人们咬着烟袋锅,上桥头树底下一聚,聊聊天,溜溜鸟。日子到也悠闲。 北京的果树到了秋天也是一种秋意到来的象征。就拿枣树来说,你看那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长大起来。象鸽蛋似的枣子,在小而且是椭圆型的细叶中间,显出淡淡的绿,微微的黄颜色的时候,也就到了秋的全盛时期,在这枣、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时候也正是北京的秋天中最美的时候,也是一年之中最美好时候。 人类对秋天总是能引起深沉的感触来的。任何人到了秋天都会感到一种不能自我的深情。欧阳旬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就能使人感觉到中国的文华与秋天的关系很深。但这秋天的意境,秋天的味道,只有在北京才感受得彻底。 北京的秋天,真正的秋天。
老舍,北平的秋,赏析,读后感。急用?
思念的颜色,很纯很纯;思念的形状,很绵很绵;思念的味道,很凉很凉;思念的感觉,很长很长……
――题记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的爱,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恋北平的老舍先生常年在国外,当说到北平,他心中的那份悄悄隐藏起来的爱被慢慢唤醒,继而膨胀,
幻化成千言万语堵在喉头,然而在这千言万语中,却没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他汹涌澎湃的情感。
他恨自己不能像李白那样――潇洒拂袖,便勾勒出半个盛唐;他只能借自己对母亲的爱类比对北平的爱,他只能用平凡的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熟悉的北平――却不知,当他的文字在许多人面前铺展开来,已经震撼了不知多少心灵。
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算什么?比起北平,还太“热闹”,而空旷的地方又太空旷,不像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界,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让他如此喜欢,他甚至可以快乐地背对城墙坐在石上看一天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无所求,无可怕,仿佛回归童年安适快乐的时光――那该是怎样一种惬意!
从美国运来的橘子算什么?还不是娇嫩地包着纸,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华贵?可笑――这些“贵妇人”遇到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与自然!
城墙、蝌蚪、蜻蜓、香片茶、青菜、白菜、沙果、海棠……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老舍的眼中却都是宝贝,老舍如数家珍般地把它们展现出来――这时奇迹出现了,读过的每一个人都会不自觉联想起一幅幅画面――那是北平的布局,那是北平的特产,那是北平的风景……如果不是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思念,又怎么会有这种效果?又怎么会让每个片断跃然纸上?
然而思念是会呼吸的痛,当老舍慢慢拉回思绪,发现他呼吸的每一口气息,已不再属于他眷恋的家乡;他踏上的每一方土地,已不再触动内心的柔软;他所深爱着的北平,正处于危机之中!
可是,面对着一切,他却并不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于是,他落泪了――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这是一个爱国者在牵挂自己遥远的家乡,这是一个巨大悲魂的战栗,这是老舍,在用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思念北平……想已不再是想,是缠绵,是牵绊,是撕心裂肺的痛!
我蓦地抬头,仰望着天空,那是北京的天空;我站在宏伟的纪念碑前,那是北京的宏伟;我嗅着校园中浓郁的花香,那是北京的气息;我听着志愿者整齐划一的口号,那是北京的召唤……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离开了北京,我一定会再次回来,回到这个让无数人梦牵魂系的天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840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