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散文?
孝敬父母的散文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 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 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关于孝有关的散文800字?
“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正是那聚首的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我们便被浓浓的母爱所包裹着。当我们不辨方向时,母亲就像黑暗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指引着我们迈开坚定的一步;当我们惊慌失措时,母亲就像轻柔的微风,为我们拭去焦躁的泪水;当我们遇到病痛时,母亲为我们抚平身上的痛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然而她,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那份永远温馨的家。
她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享受着母爱时,母亲的意外摔伤,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当她还没来得及从悲痛中走出时,祸不单行,父亲的病逝让她倍受打击。但性格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勇敢地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
从此,幼小的她开始支撑起家里的一切。此时,母亲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打算不让女儿继续读书。但她为了不让病床中的母亲担忧,毅然做出“我一定要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母亲。不能因家庭的苦难而放弃求学的梦想。”这一惊人决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荣誉,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学校。但是求学的路并不平坦,她十二年如一日,一边上课,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屋里,靠着仅3元钱的生活费维持生计。虽然求学的路是艰苦的,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虽然生活是困难的,但这十几年来,她对母亲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她孝敬老人,无怨无悔地照顾母亲的孝心深深感动每一位民众。而她,就是四川营山中学的一位平凡学生而做出不平凡事的女孩--唐俊。
在一般人看来,子女照料母亲,乃属人伦所要求的常情之理,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更是道德法律的要求。但是,作为自己都处在监护期的唐俊,她能够担起长期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这就是孝心所在,难道她的种种行为不值得学习吗?
唐俊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了千万民众,感动了纤纤学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深深地为她感动,感动她那颗平凡人而不平凡的心。虽然我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但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称赞她,我这颗平常之心能看到她闪光的一幕。当我们在开心玩耍时,她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学习;当我们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享受母爱时,她在风雨中奔波,在床前不眠不休地照顾母亲;当我们与父母因一点小事而大吵大闹时,她在不离不弃地为母亲讲述着生活中的情趣。这一切不正与我们形成对比吗?她这种孝义不正是我们没做到的吗?而唐俊的这种孝义不正是我们弥补过错的一种方式吗?难道她不值得赞扬吗?难道她的精神不值得去学吗?难道她的孝举不感人吗?
是的,她所做所为是值得人们去追溯的,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标兵。人们应受誉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孝女。
朋友,“鸦有返哺之义”,难道我们人类不应做到吗?
关于孝亲敬老的散文?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歌诵那些孝亲敬老的孝子,并以他们为灵魂人物谱写一篇篇动情的乐章,一首首感人的诗歌。
但我觉得尽孝并不是无私奉献的美德,而是一种人之常情,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没有任何虚幻色彩。 我也许没有颜文姜对婆婆那般忍耐承受的孝心,也许也没有许多孝子为父母甘愿献出生命的情怀,但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灵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妈妈拖着疲乏的双腿走进屋里,倦累的身体一下软倒在沙发上。我急忙倒一杯热水,送到她嘴边。妈妈的眼中掠过一丝欣喜。她接过茶杯,杯里腾起的热气,衬托着她那张泛红的脸。妈妈的眼神中没有过多的奢望,她只是在享受着这片刻的尽孝之情。是啊,父母如此含辛茹苦,只奢求儿女的一点点孝心。而当我们离开父母的搀扶独自行走时,回头望去,父母憔悴苍老的目光仍带着对儿女深深的牵挂。写到这里,我的心溶化了,一时间愧疚之情从心底升腾,涌上心头…… 在寒冷的冬天,风在上空盘旋,四周一片苍茫肃静。在风雪的掩映中有两个身影显得越发弱小。那是我和姥姥。姥姥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我搀扶着姥姥的手,一步一步向前挪。一边走,一边拍打姥姥头发上的白花花的积雪。姥姥用温柔欣慰的目光看着我。我觉得自已猛然间变得异常高大圣洁。那是因为在我的胸脯之间有颗灸热的孝心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啊。即使别人给予你一点一滴的恩情,也要涌泉相报,而父母则是养育之恩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让孝心永存!关于母爱或亲情的散文?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孝心无价 》 《孝心无价 》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种是求学的苦孩子,一种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5、《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起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8295.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