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冰心的散文和段落赏析?
淡美之笑,浓郁之情――对冰心散文《笑》的赏析
短短一篇《笑》,却浓缩了格外绵长的情感,如马头琴演绎出的曲子,悠扬而耐人寻味。
读完整篇文章后,脑际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安详惬意的画卷。雨后安静的夜里,作者凭窗而坐,思想正在寻觅着那些幸福而纯真的岁月年华,一个个片段让人感怀。作者游离于现实与想象之中,缓过神来,一时间“心下光明澄净,如登仙境,如归故乡。”而最后,将所有的情感归结于一个点上――三个笑容一起融化在爱的调和里,让这种情感的浓郁之味达到自然流露的效果,真切而动人。这种感情含有几分细腻,也于无形之中闪现出几分朦胧之美。
散文《笑》开篇就提到“雨声渐渐的停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从嘈杂到安静,正如作者的心境,从世俗的嘈杂无章逐渐走向自己内心所向往的静谧安逸。作者通过“推开窗户一看”这一行为动作,巧妙地把读者从文字之外拉进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世界,使读者一步步地跟着作者在雨后的月夜里让思绪漫游于生命的始终。而我们也同样会跟着作者感叹一句: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画面。我们也会出现同样的表情:惊讶,却多于欣喜。
这一写作手法酷似张爱玲一些小说中开篇的写作手法――蒙太奇式写作手法,所以可能有人情愿觉得散文《笑》是一篇小说,其实不然,看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都知道,《笑》和《荷塘月色》的开头和结尾有着几分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散文《笑》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样,采用正向记叙的方式,最后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酣畅淋漓,从而从感染读者至内心深处。
作者善于运用这种记叙的手法,随着情景的位移变化,作者在其空间内的所见把读者带入到另一个方向――屋子里。也正是如此,散文正式进入主题,作者的感情也随之渐渐萌发,顺利过渡到写接下来的“三次笑”,即该文的核心。同时,正式开始了想象中对过去的追溯之旅。
三次写笑,三种场景,一实两虚。正像作者默想的那样“这笑容仿佛在哪儿见过”,通过“月光”和“花儿”这两个贯穿始终的意象,运用类似于排比段落的形式,来使三次笑有它独特的相似之处,结构巧妙且设计精巧,从而为后文情感的浓缩以及散发和传达打下无形的基础。
作者通过景象描写刻画出三次笑的美丽。屋里画中的安琪儿、五年前的一个孩子印象和十年前的一个老妇人印象三者对作者微微的笑,也正是在对着读者微微的笑。 “这种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三次笑,作者的默想拉开了后两次虚写的面纱,一次比一次更具穿透力,启发了作者,让作者思绪豁然开朗,心境更加宽广;月光与心照应,心变得愈加澄净。也许作者是被那些纯真的片段和那令人感动的亲情所启发,也许不是,但是,我更愿意认为作者是被那些纯真的片段和那令人感动的亲情所启发,而散发出纯净之美,充满着温馨的希望,“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此外,散文《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用溢美之词来渲染作者想要表达的含蓄的感情,而是用较为平实而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三次笑的爱的调和”是怎样生成的,表现出一种真率质朴、自然清晰和洗练利落、纯净明晰之美感。
短短一篇《笑》,形神结合,刻画淡美之笑,流露浓郁之情。
经典美文片段冰心100字?
天渐渐地黑了,那带着一圈朦胧光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它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跳跃着,欢快地奔向广阔的夜空。不知不觉中,月亮的颜色逐渐变浅、变白,变得更圆更亮了!圆得那样可爱,亮得那样纯洁,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
深蓝色的天空中,月亮照亮了半边天,周围的许多星星也都来凑热闹,它们顽皮地眨着眼睛。
月亮与星星把夜空点缀得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心魄!
夜,深了,远处小木屋里的灯熄灭了,整个村庄和城镇也似乎都进入了梦乡,静悄悄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地面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一轮明月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荡起一层层涟漪。
啊!整个河面就像一面闪光的镜子,更像是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小河旁的柳树,沐浴着这皎洁的月光,枝条随风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欢笑,又像是在轻语,仿佛也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里。草丛中,蛐蛐欢快地歌唱着,那歌声飘向远方,飘向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妙,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我的思绪也随着这音乐,随着这柔和的月光,飞向了夜空,飞向了那遥远的宇宙。
月儿,静静地挂在天空,照耀着大地,也照在我的心间……
赏析:
小作者紧扣“月亮”这个题目,先写月亮,接着描绘月色下的景色。
环环相扣,把一幅优美的月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既有“面”的描述,又有“点”的刻画,并结合多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腻、生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6046.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