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散文?
虹之歌(散文诗)
我幸运地成为一道彩虹,是通体由红、橙、黄、绿、青、靛、紫组成的一条彩带。
每当顽皮的雨点悄悄降落与大地嬉戏后我边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天空。人们对于我的同伴――雨的出现有时回连声抱怨,因为雨天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但对于我的出现人们总是高声赞美,使我脸上露出害羞的红晕。
我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之桥;我是花仙子身上美丽的彩带;我是大地与天空间的桥梁。我感谢雨带给我五彩的人生,我感谢天空给我展现身姿的舞台,我感谢人们对我的赞誉。可我却无以回报,我只能把我这绚丽光彩的生命再献给天空。
太阳出现了,她那耀眼的光将要把我赶走,可尽管我象昙花一现,可我奉献过了;尽管我象流星一闪而过,可我闪耀过了,生命是短暂的,但我在有限的生命之中亮出了最美的青春,我释放了所有的力量。我不会为这短暂的生命而懊恼,我反而倍感幸福。我在人们的赞美中消失的悄无声息,留给人们的是最美好的回忆!
我幸运,因为我是一道虹。
关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于500字?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 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4713.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