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文章 > 借景抒情的记叙性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2020
10-27

借景抒情的记叙性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借景抒情的记叙文?

1、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求一篇300字的借景抒情文章?

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

康桥

无论抒情还是叙述,我必须磨硬一双翱翔的翅膀,立于长江源头,立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雪峰!

从这里起飞,我才能抵达,抵达长江的歌唱。

穿过黑夜走向黎明:奔腾的长江之上,谁在惊涛骇浪之中!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刘白羽已经走远……世界在安眠之中,江涛传送着歌者的声音。

随长江顺流而下再逆流而上,一代又一代文人追梦一样追随长江;然而有谁能比刘白羽更加幸运,与长江同行与长江共鸣!

让我化做一滴水,这样我才能融入长江,与刘白羽的歌唱和声。

群峰耸峙,雪山峻岭之间,翱翔的翅膀你不要盘旋。陀陀河飞流直下,波澜壮阔的冰川河水,通天河就是你儿时的摇篮,平静安祥……天诱人的蓝,金黄色的沙粒在脚下弥散;化水的灵魂,你不要停留;向南而去,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相伴又相别;拐弯向东,如猛虎跳峡――你刚毅、顽强;从此,向着大海一路狂奔,冲破悬崖峭壁、乱石暗礁,你成为长江深情的血脉;川江、荆江、浔阳江、扬子江……你一路高歌,向东迅跑。

奔向大海,高山巨谷不能阻挡你的前进!越过横断山,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几大支流加盟你的进军。汇集河水,汹涌向前,没有谁比你更加锐不可挡,滔滔不绝。巫山山脉横亘在前,似乎要阻挡你的去路;气吞山河,你以磅礴之势劈开拦路之虎,冲破巍巍夔门,在万山崇岭之中夺路东下。举世闻名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就这样在你挥师东下的巨流中创世。

这众水汇聚一心向海的绝唱,我只有倾听!

不,我也要奔向大海。奔向大海就是奔向夜空中的星宿!化水的灵魂:在此之前,向往海梦想海追随海……

没有行动的灵魂就是沉睡的灵魂!

为此,我的眼泪比海水还要咸。

化水而来,一心奔赴大海。惊心动魄的三峡,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瞿塘之险,险过百座牢门!激流涌跃的峡关,巨大的礁石正对着来路,万水奔腾直冲峡口,巨浪与巨礁相撞,碎沫纷呈!

如果是船?离弦之箭的船,与巨礁遭逢必定是粉身碎骨!一首古歌谣在传唱:黑色的巨礁大如马,瞿塘不可下;黑色的巨礁大如猴,瞿塘不可游;黑色的巨礁大如龟,瞿塘不可回;黑色的巨礁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刘白羽游三峡时,巨礁已经炸掉。激流澎湃中,江面形成无数的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涛如雷鸣,听着哗啦啦的水声,刘白羽心潮激荡。

两面是连天的悬崖绝壁,中间是曲曲折折窄狭如线的江面;江随壁转,让我驶进刘白羽描述的瞿塘峡: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一团雾气,像深谷反射红宝石的闪光。我们仿佛进入神话境界:江上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近处山峦,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前面那团红雾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了。

红雾之中亭亭玉立着优美的神女峰,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如果没有刘白羽,我怎么会看到如此美丽的长江!其实,瞿塘峡的优美在于它的险峻。大多记载瞿塘峡的书,都描绘它危崖高耸,骇浪翻滚,所谓“舟从地窟行”的感觉也许就是走地狱的感觉,而“夔门”便是“地狱之门”或“鬼门关”的意思吧!

如果说瞿塘峡是一道闸门,那么巫峡就是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转,一曲一折,巫峡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两岸山峰如屏,千姿百态、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难怪人们赋予她们美好的故事和情节。

让我稍做停留,在这晴朗的朝阳之中,我想成为三峡永恒的岩石,像神女峰一样站立!

闪光的道路上荡漾着波光。刘白羽眼中,三峡只有险峻没有凶恶。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翠绿的山峰……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刘白羽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曙光就在前面,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刘白羽的心灵,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刘白羽悟到大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正像激流中的长江。看那万马奔腾的江水,形成一千个、一万个漩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你不得不惊心动魄。

为什么我还沉溺在风景之中,刘白羽描绘的长江极尽它的壮美,无需再赘言。你必须回到水,回到水的精神,回到长江精神!而我怎样描绘新时代的长江?

长江走青海跨西藏、经云南奔四川、闯湖北过湖南、游江西进安徽、赴江苏抵上海,汇集千河百川,形成涛涛巨流,万里远征汇入东海。水的本质就是汇聚,河的本质就是奔流,它们不追求成为岩石成为丰碑,万众一心直奔大海!像新鲜的血液凝聚,长江横贯东西带动南北,以上海为中心的三角洲经济,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重庆为中心的西南经济……长江正以它强大的光辉辐射周围的世界。“天府之国”、“渔米之乡”、“人间天堂”、长江两岸现代化生活、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葛洲坝、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时代在高歌!

用热血和生命歌唱长江。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我认识了刘白羽,《长江三日》是时代的抒情,历史的发言。从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我学到高尚而美好的人文品格和艺术创作的真髓!此时整个大自然与我融为一体,长江在我胸中回荡。

让我收歇飞翔的翅膀,回到本我,完成对刘白羽同志与世长辞的纪念。

让我收歇飞翔的翅膀,回到本我,完成对刘白羽同志与世长辞的纪念。

我必须停止歌唱,用心倾听;倾听长江,倾听刘白羽;直到我的歌唱抵达刘白羽,直到我的歌唱与刘白羽同声。

借景抒情的散文?

清晨的雾萦绕在山间,颗颗的露珠在叶片上轻轻地滑下,太阳的光晕顺着林间的缝隙,洒下来,在掉满枯叶的地上,烙上斑驳的影,枯叶,艾草,山花,泥土混合成自然界的特有芳香,在乳白的雾色林间晕染。

  可人呢?心海的湖仍翻腾,深秋并没有让浪花卷起苍凉,思念仍然在深秋的雨中疯长。远方的你是否想到江南荷塘月下如莲般的女子,以及女子头上沁人的发香。


  梦里,我走来,披着月白的纱,在你身边停下,裙裾在夜风中飞舞,低眉,清浅的笑靥漾起在我修长的眉梢,月光洒满你清淡的脸,我用手划过你长长地睫毛,你,是否在梦中低笑?


  “今朝淡雾锁心扉,昨夜沧澜梦远人。”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看雾色苍茫,感秋的清凉,抬眼,瞧见叶片上的那只折翅的枯叶蝶,叹息,曾经它也芳华刹那,岁月却不曾在年轮上镌刻它往日花间的欢颜。


  深秋了吗?看着曾经苍绿的叶子由淡绿到枯黄,直至蜷起它们单薄的身子,瑟瑟地在风中飘飘荡荡,才知道,季节在更替,由繁荣走向萧条,时光却剪不下万事万物留在昨日繁荣的景象。


  你看见我了吗?你心中思念的清浅女子,你心中的熊宝宝,梦里故乡的“小乔”。你曾说,因为爱,玫瑰比大树值钱,也因为爱,你会给我一棵大树,却不愿是玫瑰的香,因为玫瑰却易被风吹散它的芳香,余香却无法太久、太长,而大树可以肆意地生长,淡淡的我,可以被你拥在怀抱,掩口轻笑。


  仍然是走过那条青石雨巷,淡淡的桂花香仍然氤氲着温柔的秋殇,夕阳里那剪不断的影子,给满地的落叶染上惆怅,树上还挂满思念的忧伤。


  “漫湾芦絮花如雪,遍山枫树叶染霜”。小溪中的水浅了,远山的颜色也淡了,在这季节凋落的时刻,我,一个淡如轻烟的女子,想起你了。


  想起你,就想起你来来去去如云的匆忙,想起你,就想起你离开时淡淡的忧伤,想起你就想起你凝视我时,唇边那温软的笑,还有你生气时,微微眯起的双眸,至今,你轻柔的话语仍然在我耳边轻荡。


  匆匆,又匆匆,时光的隧道寂寞了曾经的容颜,南归的雁没有衔回风的忧伤,生命里,谁都有过芳华刹那,只是谁都忘不掉昨日沧桑,谁也不能把谁定格在时空的回廊,叹息我们距离太遥远,远得不能和时间赛跑,如同夸父追日,一山又一山,一川还有一川,最后,疲惫地倒在大地上。


  清晨的雾仍在轻轻地萦绕,我仍两手插兜,悠悠然,徘徊在林间小道上,低头,漫野山花,侧耳,且听风吟,翘首,看见枝头挂满叶子的忧伤…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