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八下回忆性散文-回忆童年的散文?
2020
10-26

八下回忆性散文-回忆童年的散文?

模仿藤野先生写一篇回忆性散文800字?

汤老师,七十岁的人了,身体硬朗着呢,一米八几的个头,走起路来还是那么赳赳的。花白的头发,带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完全的学者模样。

汤老师是我初二时的班住任,语文老师,是我一生最崇敬的老师之一,他还是点拨了我人生轨迹的人。

一九六二年,是我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暑假放了三个月的时间。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带着父亲东挪西凑的十元钱到学校先报了名(记得那时整个费用共是二十二元)。一个星期后,学校就催着欠费的学生回去拿钱。我是星期六下午回的家,星期天的晚上我空着手又回到了学校。家里没钱,这我心里是清楚的:在那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为给二叔去南京治病,以及二叔去世时的花费已把家里搞得七债八负的了。可父亲还是答应我,星期二,是镇上逢集,他会想法子给我送钱去的。

星期二上午的那些课我已记不清是如何上的了,坐在那课堂里,我不时的向窗外张望着,希望早一点看到父亲的身影;心里在不停地猜想着,父亲是如何搞到钱的,……那失神似的样子在第三节的语文课上被细心的汤老师看个一清二楚。下课时,汤老师来到我的面前,关切地问我课堂上为什么不注意听讲?我低着头,红着脸,把父亲要送钱来的事对他说了。“好啊,待会你父亲来了,让我也见见。”汤老师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第四节课刚上了一半,我终于从窗口外看到了父亲的身影。父亲背着个草篮子,象似沉甸甸的,在我的教室前转了一遭后,就到离教室远远的操场边的一棵树下坐着,等着我下课。

下课铃声响后,我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教室,直向父亲奔去。望见了我,父亲慢慢地立起身来,左手里捏着不知点了多少遍的一搭小票子。我到得跟前,父亲显得很为难地说:“唉,今天真不如意,十多斤的烟叶子只卖去四斤多点;这只鸡打算卖的,它偏又下了个蛋,”说着,父亲伸手在篮里的那只鸡身下摸出了一个粉红皮子的蛋,不很大,蛋上还带着红红的血丝。

“不舍得卖了,就是卖了也凑不了那多的钱。”父亲的目光避开了我,显的万般的无奈。我茫然地站着,心里在翻腾着:这下蛋的鸡卖了是可惜,可那烟叶子又怎能卖了呢?那可是父亲一年的“口粮”啊!接着父亲又说:“孩子,让我跟你们学校的领导说说看,这钱能不能再给拖一拖,秋后一定给……”我仍默默地站着,“唉!爸真的没啥办法了,要不,咱跟学校说定,先退学一年,明年有钱了,爸一定再送你来念。”好一阵子的沉默……

“啊,这位大哥,你就是五星的父亲吧?”一个可亲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

“是啊,是啊,您是……”父亲显得措手不及。

“啊,汤老师!“我慌忙回过身来叫了一声。

“噢,您就是汤老师,是孩子他班主任,那好,那好!”

“给孩子送钱来啦?”

“……”父亲一时无语,低着头。忽然扬了下左手捏着的那搭小票子:“还差得多呢!这不,我正跟孩子商量着退学的事呢。”

“退学?”汤老师显得有些吃惊,“孩子这般小,回去也帮不了啥事的。”

“不是要孩子做啥事,只是这学费的钱,我实在没办法给想了……”于是父亲把家里的实际困难向汤老师叙说了。沉默了片刻,汤老师对我父亲说:“这样吧,你家的困难我再跟学校领导说说,看有办法没有,我会尽力的,尽量不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

临别,汤老师掏给我半斤饭票,五毛钱菜票,要我去教师小食堂买饭给父亲吃了再回去。我们再三地推辞也不行,只好领情了。

是星期四的下午,汤老师叫我去了他的办公室,告诉我:经过学校领导的同意,我的学杂费全给免了,每个月还给助学金两块五毛钱。这下可好了,那每个月的代伙费和蒸饭费都不用焦心了。随后汤老师带我去教务处领回了新的书本。

星期六下午一散学,我跟班长请了假,一路上跳着,蹦着,唱着跑回到十多里外的家。一家人听说了这样的好事情,都高兴的了不得。父亲不无感慨地说:“这汤老师真是个好人,孩子,你遇上了他,就象算命的说的,你遇到了‘贵人’,是的,汤老师就是你命中的‘贵人’!”

打那,为这不易得来的学习机会,我勤奋着,刻苦着,学习进步得很快,那成绩一跃就上到班里前几名。汤老师时时在关心着我,我的每一点进步,他都会给予及时的鼓励。他还要我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些文体活动。可那时我的身体很弱小,抱着篮球站在栏板下还扔不着铁圈呢。于是汤老师在一些课外活动时就教我拉二胡子,一个学期下来,我的二胡还真拉得有板有眼的,有多少次班级的文娱晚会上,我还上去表演过呢。

一晃,是六四年的夏天了,我临近了初中毕业,面对着毕业后的升学选择,我好象没啥犹豫的,考虑到家庭的困难,报考个中专,也好早点出来工作(那时中专毕业国家也是包分配的)。我最看好的是那“成都气象学校”读书一年半,出来分在气象部门,月工资二十九块半。其次是“淮安师范学校”三年出来做个小学教师。我填好了志愿书,满怀信心地交了上去。(那时是填过志愿再参加考试,也没现在这么复杂)

第二天上午,一个同学通知的我:“汤老师要你去一下,在语文教研组。”我没想什么,竞直来到了语文教研组。一看,我初三的班主任吴老师也在那儿。是汤老师先开的口,他手里拿着我填的那分“报考志愿书”:“这志愿是你自己填的?”我不好意思地应了声“是的”。汤老师又问:“那你征求过班主任吴老师的意见吗?”我无言,只轻轻的摇了摇头。“是啊,老师那么精心地培养你们,都希望你们能有个好的发展,可你们连这升学的大事也不和老师商量下,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好吧,重新填一次吧。”

我拿着一份空白的志愿书回到了教室,心里在盘算着如何填写。那困难重重的家庭影子始终离不开我的视线。我狠下了心,还抱着早些工作的愿望,把原来志愿里的第一第二的中专学校颠倒了一下,又在第三栏里填上了本校。

大概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又一次被叫到了语文教研组,还是汤老师和吴老师,还是汤老师先开的口:“唉,你这么小的年纪,怎么就老想着念那中专呢?”我刚想说家庭的困难,汤老师打住了我的话头:“你是想说家庭困难,早点工作能减轻家里负担,可你怎不为国家想想呢,国家为培养你们花了多少钱财啊,这人力,物力的,国家需要你们有更大的发展,将来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好了,大道理不多说,你不就是家里困难吗,到高中部那助学金会更多些的,暑期里,多割点草晒晒,卖些钱,准备新学年开学。”当着我的面,汤老师把我那第二份志愿书给撕了。我再没填过志愿书,可能是老师给我代填了一份。

就在那临毕业的前夕,六四年七月八日我加入了共青团,那介绍人就是我的初三班主任吴老师和初二时的班主任汤老师。

六四年秋天,我顺利地进入了本校高中部学习。学杂费是给全免的,每月还有三块半的助学金。

六六年初夏,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拉开了序幕,接着是学校轰动了起来,停课闹起了“革命”,多少老师挨了揪斗,汤老师他们也未能幸免。那一年开始,全国的高校停止了招生,那老师苦苦为我描绘的大学梦也于此成了泡影。

七七年,历经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了,那将恢复高考的消息振奋了多少青年学子的心。十年里,我从一个农民到教师,再到部队当兵,最后因那“莫须有”的“社会关系”问题流落到了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就在那恢复高考的第一时间里,我收到了汤老师托人代转来的厚厚一份高考复习资料,并要我每个星期六下午去他那儿,参加一些老三届同学组成的高考复习班。为了感激汤老师的关怀,我去了他那儿,当面诚心地谢过,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来因小家庭的诸多困难,更主要的是那满足于现状(铁饭碗)的安逸感,我终没能如老师所愿,放弃了那一次的高空机会。

可又有谁曾想过,二十年后的一九九七年,那捧了近三十年的“铁饭碗”终被彻底打破,五十岁的我走上了街头,开辟起自我谋生的新天地。那以后,汤老师每每见到我,总流露着那对我的惋惜,还有着那多多少少的歉意。

是的,汤老师早年的一番好意,是曾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可我从来不曾有过怪乎汤老师的想法。我一直心存感激,不正是汤老师的关爱,才使那濒临辍学的我有了重新走上课堂的机会,有了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也正是后来学得的那些知识,使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为社会贡献绵薄的技能。

老师,我真的感激您,永远的感激您!

回忆童年的散文?

1、《我的童年》――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我的童年》是季羡林所作的文章,出自《季羡林自传》。本书介绍了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以及小时候艰难的生活。

2、《童年杂记》――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这篇散文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回忆录童年时所写的,这篇文章以记叙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冰心值得怀念的童年。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4、《窃读记》――林海音(1918年-2001年)这是林海音女士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真真切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

5、《少年闰土》――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模仿初中柳叶儿这一课写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春天的色彩

  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被风簇拥着的春天,阳光和煦,万物生机勃 勃,春雨滋润,兰馨蕙香。“红杏枝头春意闹”,自然界的精灵们自然也不甘寂寞,将无声的浓郁春意表现得似有声音般轰轰烈烈。三月,这样一个热闹的年轮,万 物复苏的月份,演绎春天的方式也更扣人心弦。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听着脚下踏起水花的声音,触摸柔顺的雨丝,真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悠闲。

  三月的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堆烟,漫眼的是无际的嫩绿,感受着沁脾的清爽和温柔的抚摸。相信到了暮春,伴随着飘飞的柳絮,又是另一番动人美景!

  春来也,飘柳万绦绿如海。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奏响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春来了,三月的物既无声又有声 地昭示着,在鸣啭的黄鹂声中,在含苞的迎春花中,在缠绵的春雨丝中,在飘扬的柳丝条中,到处在召唤着春天的来临!徜徉在三月的暖风中,小园徐步,怡然自 得,春自已经到来。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 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 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