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2020人民日报副刊散文-如何看待人民日报评论官微刊随笔文章“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
2020
10-24

2020人民日报副刊散文-如何看待人民日报评论官微刊随笔文章“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评论官微刊随笔文章“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

谢谢邀请。人民日报评论官微刊的这篇随笔文章《“不一样的烟火” 一样可以绽放》,题目的前一句出自记者蒋林品评音乐才子张国荣音乐作品随笔集的书名,后一句是作者加的,很有诗意和深意;文章是针对《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教材而写的,虽然不长,但能够站在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对“性”和“性倾向”进行辩证说理,论证极为科学严谨,观点既让人深受触动,也让人信服。



其一,“性健康”教育不能让孩子们缺席。这篇评论开篇就提到了让不少家长尴尬的孩子们的“终极之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以此来说明“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确,如今我们早已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了过来,现在的孩子们物质上、文化娱乐上的需求,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应付得了。但非常严肃,也是非常必要的“性教育”却没有同步发展起来,依然是当年的“谈性色变”、讳莫如深,与物质发展形成了一个错位的“剪刀差”。我们回头看看被媒体爆出的一系列儿童性侵的恶性事件,除了犯罪分子的卑鄙、丑恶外,孩子们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客观上也助长了这些“性侵”恶行。实在是让人痛心!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呵护,缺席了“性健康”教育,这种呵护是不完整的,也难免会留下隐患。



其二,正视“性倾向”的差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题中之义。文章用较大篇幅论述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性别与权利”。指出“同性恋绝非一种疾病”“消除偏见,理解差异,应是社会的信念”等,对性倾向中的少数群体给予了客观、公正的定位。从社会学上讲,任何普遍性偏见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历史条件,但消除偏见,建立科学、理性的社会共识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澈的,他们看世界的眼光是简单的,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性倾向”上的差异、理解和包容这种差异,是一种良性的文明推动,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加和谐,更加文明、美好。同时,对于少数人利用“性倾向”来哗众取宠,甚至当成所谓的噱头、“卖点”,文章也进行了必要的提醒和告诫。



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是一个需要点滴入手、持之以恒的百年大计,她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大事,也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明天。愿每一种爱都不受伤害,愿每一个生命都活出内心的色彩,这既是美好的祝福,也是美丽的期冀。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