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色微亮,我又来到了这里。和往常一样,除了穿林径、望钓湖、听悠弦、赏花草之外,我便没身于密林。密林中,嘈杂远离,清幽沁脾,心静神怡。这是在大都市中极难寻到的境界,于是我放松,我陶醉。虽然林外的弦乐和歌声隐隐约约地传来,但它不仅干扰不了我独处的境界,它还成了我独处境界的配乐伴奏。
半年前,我在曹家渡花市看到有个近一米高的圆口玻璃瓶里养着一棵滴水观音。只见数十株茎叶争先恐后地从瓶口向上伸展出来。叶子绿而肥,秀色可餐。透过透明的玻璃,可见无数细长的根须在水中尽情地展现着她们曼妙的身子,实在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把她买回家来,用同样的瓶子把她养了起来。每天一得空就细细地观赏、品味,越看越觉得可爱。
离十字街约三四十米的街边,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孤独独的站在那儿,背后简陋的草房是他家。在茫茫的夜色中,他静静的望着灯亮发呆。发的什么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能想什么为什么去想有什么值得想的
秋风过处,秋雨飘落。刹那间,我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恍惚间望见一个身着青衫的教书人,正从茶丛深处向我缓缓走来。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王充出生在上虞章镇林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王充自幼聪颖,思想敏锐,六岁读书,就识字九千,为日后博览群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王充虽出身细族孤门,家境寒素,却因学业优异闻名乡里,成全了青年时期赴京城洛阳读太学,并有幸能够师从史学家班彪的良机。也恰恰因了这段求学经历,让王充有了“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而不拘一家之说”的学识和胸怀。的确,王充虽家境贫寒,但读书的欲望从未断绝;虽出身低微,但入仕济苍生的梦想依然远大。只可惜一生不愿趋炎附势,不与世俗苟同的王充,生不逢时,经历短暂的郡功曹和扬州治中的为官生涯,因政见不合,秉性耿直的王充,毅然决然告别官场返归乡里。但“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的人生态度和准则,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照彻了王充的精神世界,支撑着王充坚定不移的信念,专力著书,终成惊世骇俗的煌煌巨著。《论衡》犹如一道横空的闪电,划过华夏混沌的苍穹,明彻长空,光照永世。
长廊甬道痴情的等着我的到来,准备了近千年的故事要与我叙说,而我却决然的选择离开,近乎绝情。
下来的时候,那花瓣开始松动,有开的意思了,但还是迟迟不放。一天晚饭时有人在外面大声说:高考分数下来了。我们全家每个人的第一冲动便是飞奔出后门看花。哇!玫瑰中午还是老样子,现在居然朵朵盛开,嫩嫩的粉红正朝着我们张开笑脸,我立即明白女儿考上了。我感动极了,情不自禁地对玫瑰说:谢谢你啊,玫瑰,你用独特的方式,和我们一起分享喜悦。
免责声明:文章《不与世俗苟同的王充》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gdxz.com/post/10014.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